人到中年分外忙,对于43岁的陈海燕来说,她比别的同龄女人更忙更辛苦。这一切都缘于她是四十几个孩子的“妈”,这些孩子最小的四岁,最大的十八岁,他们或智障,或聋哑,是一群残疾孩子。
——记陕西咸阳市礼泉县聋哑特教学校校长陈海燕 2002年前,家住礼泉县的陈海燕一直从事民办教育工作,一个偶然的机缘改变了她的人生走向。
那一年,陈海燕家中有个妹妹先天耳聋,母亲要送她到很远的地方进行聋人语训,听着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她心里别提有多难受,陈海燕开始以不同的身份到几个聋校考察,最后决定在礼泉办一个聋哑儿语训学校,为的是让这些残疾娃也有自己学习生活的乐园。
刚开始困难很多,年龄相差悬殊,孩子们大多没受过教育,与人难沟通,通过了解得知大多数孩子家庭贫困,经济十分困难。
面对这些困难和家人的埋怨,她默默承受着,凭着自己的毅力坚持着。每天清晨6点起床,叫醒每一个孩子穿衣、洗脸、梳头,带孩子们上操、然后开始教孩子们练习发音、学说话,一只手放在孩子的嘴上发音,另一只手指着图片,一遍一遍反复训练。把生活作为课堂教育的延伸,为孩子们精心上课。看着有些孩子们家贫,衣着破烂,她到村上家庭条件好的人家要人家娃不穿的小衣服,还亲自为孩子们拾柴禾,捡果子。为了这些她曾和丈夫大吵大闹。但她一个人默默忍受着,不后悔自己所做的一切。她还雇别人的车跑遍礼泉十几个乡镇所有大村,打听有聋哑孩子的家庭,说服了许多家长送孩子上学。
通过不懈的努力,七年来,学校由原来4名学生发展到今天40多名,校址由农村搬到县城,30多名学生接受了完整的特殊教育并安置工作,这些成绩使得陈海燕本人被评为“咸阳市爱心助残先进个人”,荣幸当选礼泉县第七届政协委员,2008年5月获 “陕西省首届十大杰出母亲”并当选为 “全国妇联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