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海湖与乌海

家乡区县: 海南区


乌海湖是黄河乌海段的一个人工湖,位于城市环山环湖发展的核心区,拥有118平方公里的水面,水面面积是杭州西湖的20倍,是宁夏沙湖的数倍。乌海湖在黄河乌海段形成,乌海因乌海湖而灵动、越来越富有塞外大漠水上江南“水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半城山水半城绿的无限魅力与生机活力。

乌海与乌海湖的来历与形成似乎都是一个传奇。乌海地处三大沙漠边缘,气候干燥,风大沙多,年均降雨量约160毫米,蒸发量却高达3200毫米以上,生态极其脆弱,自然环境十分恶劣,曾有人把这一地区称为“人类不易生存的地区”。新中国成立之初乌海地区仅有居民410人。1958年,为支援包钢、呼钢建设,乌海大开发,开展“万人上山”夺煤大会战,唤醒了这片沉睡多年的茫茫戈壁。在一望无际的沙滩荒野中,白天可以看到黄羊出没,夜晚能听到狐狼嚎叫。大开发建设者们在人烟稀少的荒漠戈壁上,像四合木一样顽强地生存,住帐篷、窑洞,或傍山凿洞、就地挖窖建“茅庵房”,喝黄河水,用咸菜、盐和辣椒面下饭;一年四季与风沙为伴,战天斗地,先生产、后生活,艰辛创业、艰苦奋斗,开拓出了一片新天地。

1976年1月10日,乌海地区原有的海勃湾市和乌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

乌海市来历的故事传奇就在于,在酝酿成立乌海市时,最初确定的名字是海乌市,来由是从海勃湾和乌达这两个原来的地名中各取头一个字即海、乌组成,又考虑到市政府所在地将确定在海勃湾,便海字在前,乌字在后,便成了海乌市。当乌海市建市报告呈送到国务院时,病中的周总理看到了报告,当他老人家了解到海勃湾与乌达都是以煤炭生产为主的工矿城市时,便提议新建城市的名字叫乌海市,并说:“乌海,乌海,乌金之海嘛!”于是,国务院下达了《国务院关于内蒙古自治区乌达市与海勃湾市合并成立乌海市的批复》,从此,我们这座城市便有了一个由世纪伟人周恩来亲自取定的响亮、雄奇、动听的名字——乌海市,这一天是1975年8月30日。这是乌海的光荣,也是乌海的传奇。更为传奇的是总理给取的名字里带有一个“海”字,后来乌海这座诞生于大漠戈壁的城市真的有了自己的“海”,在“乌金之海”的基础上,先有了“墨香书海”——“中国书法城·乌海”,又有了“乌海之‘海’”——母亲河上的母亲湖——乌海湖、大漠之上的一片“大海”。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凝聚了几代人的心血和企盼、历经半个世纪,在乌海终于如期建成蓄水,黄河两岸形成了集黄河、沙漠、湿地为一体的独具特色的自然景观,形成了大漠戈壁长河连大湖的天下奇观。早在1954年国家编制的《黄河治理规划》中,海勃湾水利枢纽就已被列为梯级开发项目。

该水利枢纽工程,不仅具有合理调配水资源,防凌、防洪、发电等综合效益,而且可以改善三大沙漠交汇区域的小气候,提高自然生态的修复功能,减少黄河内蒙古段乌海的泥沙含量,特别是对于乌海改善城市环境、提升城市品位和居民生活质量,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具有十分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乌海这座城市发展的历史因黄河海勃湾水利枢纽工程的竣工、乌海湖的形成而从此改写。“长河起雄坝,大漠出平湖”,这不能不说是个一个传奇。


乌海湖的形成对乌海人和乌海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给乌海这座城市带来了灵气、人气、财气、文气、福气、大气和区域中心城市应有的“王者之气”。

随着乌海湖的形成,城市发展的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城市的发展由“避水”向“滨水”“亲水”转变,由“离河”向“滨河”“环湖”发展,做好“水”字文章,做好“海”字文章,城市发展布局向环山环湖转移,环乌海湖是未来城市发展的核心和支撑。城市建设要以环乌海湖开发建设为主,围绕“一城两中心”的城市框架,在城市建设中突出“山、水、绿”的元素,大力提升城市品位,着力打造和谐宜人型、集约高效型、生态环保型、人文魅力型城市;着力打造功能完善、要素集聚、资源整合的自治区西部乃至宁蒙陕毗邻区域中心城市以及“小三角”区域的核心区、高端区,把乌海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宜居城市——“沙地绿洲、水上新城”。

随着乌海环山环湖发展战略的推进,“山、城、水、绿”相融合的塞外大漠山水园林生态绿洲城市、美丽乌海正在逐步形成。按照城市总体规划,环山环湖发展区要突出做好“山、城、水、绿”的文章。做好“山”的文章,就是重点打造甘德尔山生态文明景区,其规划布局为“一心、三轴”;该景区西至黄河1078水位线,与黄河库区连为一体。做好“城”的文章,就是重点打造“环山湖”发展区,包括三区城区、滨河东区和西区、库区、甘德尔景区。做好“水”的文章,就是形成环城水系和环山水系,打造“环山湖”水系和塞外水城。做好“绿”的文章,就是规划建设“一轴一区三环多带”的城市绿地系统,着力打造独特的山水园林生态绿洲城市,一幅壮观的塞外大漠水上江南“湖在城中、城在水中,依山傍水、滨水而居”,半城山水半城绿的美丽山水画卷将渐渐展现在世人面前。

随着乌海湖的形成和环山环湖发展战略的实施,乌海的文化旅游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机遇,黄河文化与地区特色文化相融合的文化旅游城市正在加速形成。乌海是一个神奇的地方,大河、大湖、大漠、大湿地等多种独特的黄河旅游景观在这里汇聚;黄河文化、草原文化、蒙元文化、移民文化、工业文明和“太阳神”文化、书法文化、赏石文化等在这里交汇融合。依托我市独特的黄河旅游景观、依托乌海湖、依托中国书法城、依托蒙元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按照城市总体规划,我市近期将着力建设具有独特魅力的自治区西部旅游与旅游服务中心城市;中、远期将旅游业发展成为乌海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将我市建设成为中国沙漠旅游服务基地、自治区西部区域性旅游中心、主要游客集散地和高端旅游目的地。

从乌海湖的形成对乌海人休闲娱乐方式最直接的影响来说,就是节假日人们纷纷走出家门、扶老携幼,来到乌海湖畔观“海”的越来越多了,万人免费坐游艇游乌海湖期间更是盛况空前。无论是在乌海湖东岸还是在乌海湖西岸,乌海湖畔常常游人如织,人们或在浩瀚的湖面上乘坐游艇畅游乌海湖,或在湖畔散步、骑行、垂钓、拍照,或驻足观看“黄河之水天上来”、大河连大湖、水天一色,“山、水、城”相连的盛景,或驻足观看、感慨大漠“长河落日圆”……湖畔绿意盎然、湖水拍岸,空气潮润、清风送爽,湖面湖鸥飞来飞去,渔歌唱晚,好一幅人在景中、景在画中的江南水乡秀美景色。有了乌海湖,乌海人终于有了自己出游的乐园。正如一位参加万人游览乌海湖活动的市民所感慨:“乌海湖真美!淡蓝色的湖面一眼望不到头,简直像海一样,哪还能认出这是我生活了40年的地方?乌海湖的美景震撼了我,也让我觉得很幸福。”对于曾经像四合木一样顽强地生存的乌海人来说,大漠湖景不是仙境赛过仙境。

黄河是中华民族伟大的生命之河、伟大的母亲之河、伟大的圣河;而与母亲河、圣河相连的乌海湖就是乌海之母亲湖,就是乌海之圣湖。我闲暇时光也常在母亲湖畔漫步、神游,每走近一次乌海湖感受到的都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与震撼!可以说,乌海湖的形成对乌海这座城市的影响是多方面的,特别是不仅开启了我市加快经济和城市转型,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的新篇章,更为我市深入推进“一个中心、两个转型、三个率先、五个乌海”发展战略和大力打造祖国北疆亮丽风景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乌海人乐山、乐水、乐绿、乐文、乐园、乐城。乌海的环山环湖发展是一个大战略,是一篇大文章,需要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地续写下去,需要一年又一年坚持不懈地干下去。乌海的面貌因乌海湖的形成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乌海的历史因乌海湖的形成正在改写。大漠“煤城”蝶变为塞外“湖城”、水上新城。“乌海湖畔是我家”“走出家门去看‘海’”“船到岸边是俺家”,“乌海‘海’景房”、乌海湖景房、乌海园林水景房等都正在渐渐变为现实。因为有了乌海湖,乌海才真正成为了名副其实的璀璨的黄河明珠。乌海湖就如同一颗镶嵌在乌海大地上的蓝色宝石,熠熠生辉、永放光芒。宏伟的蓝图已经绘就,乌海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丽、更加璀璨夺目!

咿呀咿呀哟(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