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穴居

家乡区县: 陕西省子长县

人工穴居
含“半穴居”:黄土高原既与人类伴生同长,那么,恰在一百万年前,黄土高原的黄土已堆积到相当的厚度,只有裸露的基岩部分有岩洞可供居住,但数量很少。人工穴居大约始于旧石器时代晚期。这时人的智力和生产力已经达到利用大型的尖状石器挖掘黄土洞穴的水平。考古学家在蓝田公主岭附近的平梁就发现了一件利用整块石英岩烁石制成的长17厘米,宽9厘米的三棱大尖状器。特别提及的是,处于黄土高原腹地的黄龙县发现的“黄龙人”头盖骨以及与此相连带的新石器时代黄龙石斧。“黄龙人”头盖骨在黄龙县有两次发现:1957年在杨家坟山的午城黄二亡和离磺土之间的层面上发现了距今3万至5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21世纪伊始,该县又发现了一具更完整的仍为距今3万至5万年的人类头盖骨化石。经中国古人类研究所专家鉴定,均属于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的一种类型,定名为“黄龙人”。“黄龙人”头盖骨的发现,对于研究亚洲早期智人向晚期智人过渡提供了重要的科学依据,填补了我国人类史上的空白。而恰恰又在黄龙县的米粮村又发现了新石器时期距今6000年以上的一件特大石斧。石斧长46米,刃宽24厘米,厚9厘米,重10千克,是目前全国发现的最大石斧。“黄龙人”和石斧的发现,说明了这样三个问题:一是早在3万年前,原始智人已经在黄土腹地的陕北生生息了;二是头盖骨又恰恰发现在古黄土即午城黄土和老黄土即离磺土之间的层面上,而这个层面又是掘穴为居的理想土层,这说明“智人”已达到了选择土质的智慧水平;三是说明“智人”的后裔繁衍到6000年前,已经能够打磨如此硕大而精美的生产工具了。推测远古人类很可能就是利用这样的石质尖状器和硕大石斧开挖洞穴的。距今七八千年前后的新石器时代早期,就发现了多处人类用以居住和藏物的圆形,椭圆形窑穴和筒形半穴居。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在新石器时代晚期,人类已经进入了人工半穴居的居住阶段。人工土穴有和穴居土穴时期一样的圆形者,亦有发展成为椭圆形、方形、长方形者。

任浩浩(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