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家乡区县: 潢川县

1、春申君黄歇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春申君,楚国贵族,黄国宗室的后裔,其封地在今潢川县。战国四贤公子之一。春申君所处的是战国末年,在楚顷襄王时担任左徒。楚王因他游学博闻,能言善辩,于公元前273年派到秦国议和。黄歇以当时联楚与攻楚的实际厉害关系,说服了秦王,并派使者与秦签定了和约。使楚在千钧一发的情况下能够转危为安。
2、孙叔敖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蚡冒之后,期思之鄙(郊野)人,楚庄王时为楚国令尹。公元前601年,出任楚国令尹(楚相),辅佐楚庄王施教导民,宽刑缓政,发展经济,政绩赫然。司马迁《史记.循吏列传》列其为第一人。期思城西南有埋蛇岭系孙叔敖埋蛇处,也叫埋蛇冢,史志作敦蛇丘。因期思县治后划入固始,《嘉靖固始志》把 "寝野歧蛇 " 列为八景之一。
3、陈元光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陈元光(657—711),字廷炬,光州固始(今河南省固始县陈集乡陈集村)人。陈家五代治理漳州,四代人曾为剌史,以及从固始带去的万名群众,一生致力闽奥地区的建设和开发,使蛮荒的东南治海地区经济、社会安定发展。经过近千年的繁衍,其后裔遍布闽南、粤东北、台湾和海外,皆尊崇陈元光为“开彰圣王”,奉其父子为神灵。
4、王审知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王审知,字信通,河南光州固始人。他从光启元年(885年)随兄王潮入闽到去世,在闽总共39年,先后任职有福州观察副使、威武军留后、检校弄部尚书、检校太保.琅琊王、福建大都督长史、闽王等。由于他实行“保境安民,发展生产”的方针,对当时福建的社会安定及经济、文化建设与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5、马祖常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马祖常1279年生于潢川,先世为蒙古雍古部人,曾祖父月合乃,随从元世祖忽必烈攻宋。马祖常自幼好学,元朝恢复科举制度,他乡试、会试皆中第一,廷试第二,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后官至礼部尚书。马祖常善于写文章,代表作《石田集》15卷收入《四库全书》。文宗皇帝帖木尔都由衷地赞叹说:“中原硕儒唯祖常。”
6、何景明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白坡,又号大复山人,汉族,信阳人。明代文人,终年仅三十九岁。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中书舍人。正德初,宦官刘瑾擅权,何景明谢病归。刘瑾诛,官复原职。官至陕西提学副使。“前七子”之一,与李梦阳并称文坛领袖。其诗取法汉唐,一些诗作颇有现实内容。有《大复集》。
7、亡羊补牢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战国策》载,公元前278年,秦国大将白起攻破楚国郢都,楚顷襄王带着楚国的王公贵族逃亡到了今河南信阳北的城阳城(今信阳市平桥区长台关乡楚王城一带),以此作为楚国的临时国都。顷襄王派人把楚国以前的谋事庄辛请到了这里。襄王曰:“寡人不能用先生之言,今事至于此,为之奈何?”庄辛对曰:“臣闻鄙语曰:见兔而顾犬,未为晚也,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并建议把城阳城作为楚国的临时国都。顷襄王欣然接纳,把国都迁于此。
8、司马光砸缸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司马光就诞生在光山县衙的官舍里,因其父司马池时任光山县县令,故取名“光”。司马光从小聪慧好学,机智冷静,一次他和一群小伙伴在后院玩耍,有一个孩子不慎跌进自家的大水缸里,而司马光却冷静地捡起一块石头将缸砸破,救出了小伙伴司马光最大的贡献,莫过于耗时19年编撰《资治通鉴》一书,它是我国最完备的一部编年史。
9、子路问津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罗山县城西南15公里有个子路街,街南头有一条与小潢河汇合的小河,名叫子路河。子路街、子路河都由于“子路问津”这个典故而得名。明、清两代子路河边的乡绅文人先后为“子路问律处”立过3块石碑。明代立的一块现存于青山乡五里村,清代立的一块现存于青山乡洪河村。
10、三年不语息夫人
美丽信阳◇十大名人典故
息夫人,春秋时期息国国君的夫人,出生于陈国(今河南淮阳县)的妫姓世家,因嫁于息国(今河南息县)又称息妫,后楚文王以武力得之。因容颜绝代,目如秋水,脸似桃花又称为“桃花夫人”。唐代诗人杜牧曾有诗赞:“细腰宫里露桃新,脉脉无言度几春;毕竟息亡缘底事,可怜金谷坠楼人。息亡身入楚王家,回看春风一面花;感旧不言常掩泪,只应翻恨有荣华。”

紫陌潇黛(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