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缺鹿山、尻不当”(近音),这一与普通话“胳膊肘、脚后跟”意义相对应的地道的江山话,常被作为评判一个人是不是正宗江山人的标准。可是,如果要问这句话的原始意义和本字的写法,可能要难倒几乎所有的江山人。
为了准确地记录江山方言,已退休的江山市文化局原局长兼文联主席赵普义,花了十来年时间潜心研究,编撰了六十四万余字的《江山方言》一书。该书以文化学的视角研究江山方言,从语言学的角度研究江山地域文化,破译了大量的江山方言语词,解说了大量的地域文化事象。他说:“方言的存在是中华文化多样性的表现,我们要发掘江山方言的文化宝藏,保护和传承好江山方言。”
江山方言富含古汉语元素
“我们”,在江山方言里称“俺”。谈起研究江山方言的初衷,赵普义说,从某种意义上说是因为这个“俺”字。就是因为这个“俺”字,一些专家推测江山人是从春秋时期的“奄国”迁过来的,江山人自称是“奄国人”,这种说法当时还相当盛行。
“对这个说法我不认同,为了一探究竟,便开始走上了研究江山方言这条路。”赵普义笑称,这是让他研究江山方言的“导火线”。2003年,53岁的赵普义“退居二线”后,有了比较充裕的时间,开始了方言研究。
这一研究,赵普义发现,江山方言里保留了大量的古汉语元素,一些语音、词义就是出自古汉语。如“说话”称“曰”,“吃”称“咥”,“闪电”称“霍闪”……《江山方言》考证记录的675个古语词,都能和古汉语对上号,这些词无论从词义上还是语音上都经过严谨的考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客观地确切地呈现了江山方言的存古面貌,也就从语言的本身为江山方言的起源提供了有力的依据。
“都说温州方言保存古汉语元素较多,现在看来,江山方言保存的古汉语元素并不比温州方言少”,赵普义说。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曹志耘教授主持编纂一套“中国方言文化典藏”丛书,全国选100个方言调查点。今年8月,浙江方言研究中心的浙师大王洪钟教授经筛选、请示,确定江山为其中一个方言点。
研究方言是个痛苦的过程
这十年来,赵普义没有节假日。每天从上午到深夜,除了中饭和晚饭,赵普义基本上都在伏案研究。家里人一开始看他这么辛苦不是很理解,但看到他如此坚持,研究成果也得到了认可,便也大力支持他了。
方言说说容易,但要追溯词的来源,研究方言本字,解释方言现象,工作量大到常人难以想象。其中牵涉到音韵学、训诂学、文字学、历史学、民俗学、逻辑学等,这些都要通晓,才能把方言准确“翻译”出来。
江山方言的研究,让赵普义十来年都沉迷其中。虽然现在终于出了成果,但从茫然未知到得知答案的考证过程,是个痛苦的过程。有的词语考证会花上几个月甚至几年时间,比如前面提到的方言词“缺鹿山、尻不当”(近音)的考证,他竟然花了三四年。当一个词语没考证出来时,那种焦急、烦躁、苦闷是很难受的。当然也有乐处,“当一个词语破译出来时,就像解出了一道方程题,有成就感和轻松感”,赵普义说。
十年磨一剑大作将面世
经过十年的苦心研究,几十稿的反复斟酌,赵普义撰写的《江山方言》终于出炉。里面构建了江山方言音系,设置了江山话拼音立案,揭示了江山方言的语音语法规律,收录了现在仍活跃在江山人口头的4489个单字、675个古语词、1291条熟语、俚语,以及2278个江山话特有的基本词汇,对江山方言的起源也作了阐述。除了方言外,该书还叙说了江山不少民风民俗和民间故事,阐述了江山人的品性,提出江山方言保护和传承的措施建议。
赵普义说,希望这本《江山方言》能发挥“字典”功能,供读者查阅。像“缺鹿山,尻不当”(近音)这类词的原始意义是什么,本字怎么写,音怎么读,都能在《江山方言》中找到答案。同时,也希望这本书能发挥文化学的功能,读者可以在这本书中解读江山的许多地域文化。原全国汉语方言学会理事、浙江大学教授、著名吴方言研究专家傅国通先生看到《江山方言》后,给予了高度评价。目前,《江山方言》一书正在进行第四次校对,即将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chengqun_95
http://weibo.com/5198363997/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微博主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