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山市碗窑乡,是个山清水秀,鸟语花香,如诗如画之地。境内又因有众多碗窑窑址而得以出名,乡名也由此而来.前不久,笔者有幸去了趟碗窑朋友家,听到了这个差点被人遗忘了的碗窑的故事,借机收集,供大家在工作之余或者茶余饭后,随便看看,聊博一笑。
相传当时这个碗窑是一位姓班的福建客商创办的。他在福建也有碗窑,他本意是想经仙霞古道去沪杭开辟市场,在江山城里逗留期间,一日在茶店喝茶,结识了一个达河人。闲谈时听说对方是制碗客商,便询问了许多制碗方面的东西,当说到碗陶泥时,他说我达河那里山脚下有许多这样白色的陶泥,客商一听,莫非就是制碗的陶泥?出于职业的敏感,便好奇地让达河人带他去瞧瞧,达河人也爽快,一口答应了客商!
随达河人来到了达河,眼见这里依山傍水,山清水秀,鸟语花香。而且经他验证这些所谓的白泥就是制碗的碗陶泥,而且储量很大,质量上乘。如果据此地建窑,用山上柴木烧窑,想来真是不错的!想到这里,客商欣喜的笑了!
光想不行,还得付诸行动.这位福建姓班的客商不愧是能人,随即回福建带了一批制碗师傅来到了这里,安家落户,建窑烧窑。由于烧窑技术及原料窑陶泥好,烧出来的碗、碟、盏、青瓷瓶等青如天,明如境,薄如纸,声如罄。。。。。。。品质很好。所以市场销路也就一下子打开了!
随着销量的不断上升,利润不断地增加,窑场规模也发展的很快,从最初的几座发展到了一百多座,都沿达河溪两岸依山而建,据传当时这么多窑场竟达到了上千工人,你来我往,热闹非常,出现了一派欣欣向荣,兴旺发达的景象!而这位福建姓班的客商自然也就成了大财主,大老板!
我的能力秀个人主页:http://wm23.cn/chengqun_95
http://weibo.com/5198363997/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微博主页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