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林兴怀
击寸,听起来有点怪,可是在七十年代以前,是少年儿童常玩的游戏,也是少年儿童们的一项群众运动。并且有严格的游戏规则。当今已经没有人玩了。
所谓击寸,就是取一长一短,约手指粗的二节竹段或二段树枝。长的叫寸杆,约一尺来长,短的叫寸子,约一寸长。每一寸就是三公分多,一尺是十寸。然后一只手握紧寸杆,另一只手拿寸子往寸杆上做各种约定好的动作。花样不多,动作也简单,但需要一定的技巧。击寸这项游戏,不受场地和人数限制,只要有一空地,如晒谷场,操场,收割稻谷后的干稻田,反正只要是空旷的平地就可以,人数只要有二人以上就行,也无时间限制。平时无玩伴时,也可以自己进行技巧练习,所以非常灵活。
约好玩伴进行比赛时,如果人数太多,必须先做第一轮的淘汰赛,就是把所有的参赛者分成二队人数相等的队伍,如果有多出一人就用抽签的办法搭入一队,总之人人都可参加。第一轮的淘汰赛有点象现在的击棍球比赛,比较简单,但很残酷,并且有危险。就是二队的人员轮流做攻守比赛。先由一方的每人做一次击寸进攻,进攻就是把寸子立放在地上,然后用寸杆将寸子击向前方。另一队的所有人员在前方十米左右划一横线,即防守线,排成一横排,不得前后左右走动,但可以上下跳跃,把对方击来的寸子在未落地之前接住,这样击寸者就宣告失败自动出局,.若不会被接住,击寸者就留下继续参加下一轮比赛。击寸者有时因力度不大或失误,未能把寸子击过防守线,也要淘汰出局,击寸者有时为了分散对方注意力,会先做虚击动作,然后再用力猛击寸子,这种动作比较冒险,往往会在虚击时寸子也倒下了,这样也就被淘汰出局。因此进攻方的击寸者必须做到稳准很。被淘汰出局的没有一个带有惋惜的表情,倒有一点大义凛然的站在一傍当观众和起哄者。不过也有不战而败的,也就是危险的事情出现了,并已造成事故。那就接寸者因精神不集中,被寸子击中,往往被寸子击中都是额头额角这些部位,并且在被击中的地方很快长出了一个大圆包,那才叫痛苦。受伤者只好捂着伤处忍住眼泪流着鼻涕离开队伍,一副狼狈不堪的样子,蹲在一傍自行处理伤痛。因此,接寸者必须要做到眼明手快。这样二队的人员反复轮流做攻守淘汰,所以时间也较长,气氛也热烈。待第一轮的比赛把人数淘汰至合适人数时,就进入第二轮比赛了。在淘汰赛过程中,有时也会出现意外,即一队被另一队全部淘汰,就是全军覆没。
第二轮比赛主要是比赛技巧,参赛者用一只手握紧寸杆,另一只手将寸子放寸杆上托住后做连续抛接动作, 以寸子掉地为失败,抛接次数多者为胜者,开始时,各人的动作都很轻和很慢,主要是为了掌握平衡,多做抛接次数。不过为防止各参赛者抛接次数相同,无法分胜负,所以参赛者在抛接过程感到难以掌控的时候,最后用力将寸子往上抛,然后在寸子落下而未着地时,用寸杆把寸子击向远方,谁远谁胜。但做成这个动作的人很少,因寸子太短,目标很难捉住这轮比赛无集体胜负,只有个人名次。最终,赢得第一名的胜利者,大家都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他也会很配合的做出心高气扬的表情来。
现在想起击寸这项游戏,甚有一蕃乐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