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鼠谷的过去

家乡区县: 山西省交口县


历史地理学者曾经考证发现,古来作为交通孔道和战略重塞的雀鼠谷,应是北起介休、中经灵石、南至霍州(介休、灵石、霍州均为山西省县市名称),长约70公里,自西而东由大体平行的雀鼠谷谷道、千里径山道和统军川间道等三道组成。
汾河峡谷雀鼠谷为太岳、吕梁两大山脉夹峙、汾河纵贯其间的典型峡谷,地当太原、临汾两盆地之间,古来向为晋中、晋南间往还交通孔道和战略重塞。雀鼠谷地区历代多兵争,从周宣王二十六年(公元前802年)晋伐狄于千亩,到清顺治七年(公元1650年)故明总兵侯和尚据绵山抱腹崖抗清拔介州(今介休),规模较大者达到20次以上。其中特别是隋唐之际,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李渊由太原南下,突破雀鼠谷,大破隋将宋老生于霍邑(今山西霍州);武德三年(公元620年)由河东北上,突破雀鼠谷,击溃刘武周、宋金刚于介州(今山西介休)两役。前者一举打通李唐西图关中的通道,成为隋唐兴替的关键之役;后者终结了初唐刘武周的割据、叛乱与突厥的干涉,赢得初唐的统一和巩固,揭开太平盛世“贞观之治”序幕。
雀鼠谷地质学上称“灵石台地”,汾河在灵石境流程46公里,落差达124.5米,形式崎岖陡仄,辗转盘回,山崖壁立,流水湍悍。谷道即循河谷傍山取路。古人为避雀鼠谷畏途——特别是夏秋汛期倍加艰险,或为主军重兵设防而客军无法正面驰突时,不得不迂回改取近山山道,遂有“千里径”。千里径一线,当汾河东岸,霍山西麓,一般为土石山地,黄土冲沟纵横,易受山水冲蚀,无恒久不易线路,甚或经行于往往出现辄循辄离现象,以至古来文献记载歧义迭出,参差抵牾,使人“难识庐山真面目”。

烟消云散(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