葵坑中学位于高埔镇葵坑村,创办于2006年8月,是我市最年轻的初级中学之一。然而,在短短五年多的办学中,该校却实现了大的跨越和飞跃。一是在校生人数倍增。在全市初中学校在校生人数增长缓慢的情况下,葵坑中学在校生人数却呈现猛升趋势,从2006年初一至初三的626人,上升至今年9月的1254人,增加628人。二是教学质量突出。中考连年创佳绩,2008年荣获“普宁市中考成绩优异单位”;学生参加市镇多项竞赛成绩突出。三是办学凝聚力增强。该校连续多年在校生巩固率名列全市前茅,2009年秋季为103 %,2010年秋季为104%,今年秋季达到110.5%,位居全市初中学校之首;近三年从民办学校及周边乡镇转学到该校的学生增至497人,内宿生从2010年春季的45人发展到今年的203人。
一、学校领导班子团结务实,家长有信心。该校领导班子只有4人,但他们并没有埋怨人数少,工作量大,而是加倍努力的工作。一是带头苦干。建校之初,学校净化绿化美化工作极需完善,在资金非常缺乏的情况下,校长亲自到揭阳买草皮、树苗,然后动员师生共同种植,一起打造靓丽校园;教学设施设备不尽完善,则带领教师因陋就简,积极创造条件上好探索课、实验课等。二是带头任课。自建校以来,葵坑中学领导班子坚持带头任课,不讲特殊,和全校教师一起干。学校班子任课人均周6节课以上,月听课26节以上,其中校长任九年级历史和七年级数学,共10节课。三是带头值勤。由于人手少,该校班子值勤次数偏多,且工作量大(每天工作超过12小时),轮值领导于每天早上6点40分准时到学校公路口站好岗、值好班,并亲自参与学校上放学路上的接送工作,中午也没有休息时间,晚上还要轮流护送参加晚自修的学生回家。校长是当地人,但却把家安在学校里,以便更好的照看学校。同时,学校还实行“阳光校务”、“阳光财务”,定期向教师公布收支情况及其它事务,接受全体教师的监督。
二、教师有爱心有责任心有战斗力,家长安心。学校十分重视教师队伍建设,积极培育老师的感恩奉献精神,多方激发老师的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一是切实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引导教师爱岗敬业,乐于奉献,关爱每一个学生,不嫌弃任何一位学生。学校实行“从入口看出口”机制,学生进入班级时的成绩,与期中、期终的成绩进行跟踪、比对,要求每一位教师及时掌握学生发展动态,及时调整帮教措施。二是扎实开展教研教改工作,认真开展听课、评课及集体备课活动,加强校本教研力度,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大力培养青年教师。近年来,该校教师课例、论文、优质课等在各级比赛中屡获佳绩。其中,郑志帆老师的教学案例《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在2010年全国中小学毒品预防教育优秀教学案例征集活动中,被评为优秀案例;郑礼健老师的论文《生活激趣物理》在广东教育学会物理教学专业委员会2009年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三等奖。三是关心爱护教师。学校实行“多劳多得,少劳少得”的分配形式,形成多干干好奖金多、少干干不好奖金少的良性机制。尽量节省不必要的开支,尽量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让老师工作更舒心更安心。2008年以来,学校共招聘外地教师5名,除1人考取公职回乡工作外,至今仍安心在校任教,且工作热情极高,受到同事和学生的好评。特别是来自广西的石玉健老师,于2008年受聘于该校任教至今,以校为家,一心扑在教学上,有时连假期都放弃回家。其所任教的语文科在历年市的素质测评中平均分均超出全市平均水平。
三、学校校风好,校纪严,家长放心。办学第一年,学校就坚持从严治校,全面规范学生行为习惯。“只有创设优良校风校纪,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学生才能招得进,留得住。”这是校长非常朴素的办学理念。葵坑中学注重以制度管校,先后制订《葵坑中学班级考勤管理工作意见》、《葵坑中学上放学路上接送保卫制度》、《葵坑中学班级综合量化细则》、《葵坑中学教学工作管理制度实施细则》、《葵坑中学奖教奖学制度》、《葵坑中学安全工作措施》、《葵坑中学定期升旗仪式规定》等规章制度,从考勤、课堂纪律、行为准则、成绩考评等各个方面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由于坚持教育引导,严格执行,学生违纪现象极少,更谈不上打架闹事了,这也成为周边家长乐于把子女送到葵坑中学读书的重要原因。学生在校也愿意读,拼劲十足。该校严格按教育局的要求,实施平行编班,绝不编重点班提高班,让所有学生都在同一起跑线学习生活。学校利用每天第8节课的时间,组织教师为学生进行分层辅导,促进各类型学生均衡发展。同时,学校除要求内宿生参加夜自修外,还组织部分学生参加夜修,由教师针对学生的学科实际进行辅导提高。夜修后,由领导、教师分组送学生回家。无论是刮风还是下雨,学生都是按时到校参加夜修,从不间断。这样一坚持就是五年,且学校从来不向学生家长收取一分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