库沟恐龙化石遗址 该遗址俗称“龙骨涧”,位于吕标镇库沟村北不到一里的小岭下,西靠涓河,东接泉子沟,北侧系丘岭沟涧,东西长640米,南北宽240米,总面积153600平方米。这里埋藏着大量的种类繁多的恐龙化石,是一处大型恐龙群墓地,有着十分重要的科考价值。
1964年秋,国家地质工作者来诸城进行地质调查时,发现了这一古生物化石宝库。上世纪60年代末,考古工作者在龙骨涧南侧进行了4次发掘,出土了大量恐龙化石,内有5个恐龙个体,有小巧的鹦鹉嘴龙、高大的鸭嘴龙、凶猛的霸王龙、笨重的蜥脚龙,以及众多的恐龙蛋化石。其中修复的两具鸭嘴龙化石骨架,现分别陈列于北京自然博物馆和山东省博物馆中。陈列在北京自然博物馆中的一架,高8米,长15米,骨架总重350公斤,被称为“巨型山东龙”。1990年,人们又从龙骨涧发掘出一具高9.1米,长16.6米的鸭嘴龙化石,被命名为“巨大诸城龙”。这具恐龙化石是迄今为止世界上发现的最大的鸭嘴恐龙化石,现陈列于诸城恐龙博物馆。
鸭嘴龙是中生代自垩纪晚期(距今1亿年左右)的一种能用后肢行走的水陆两栖动物,生活在湖沼地区,以植物和水中的蚌类为食。恐龙因何而灭绝,尽管科学家曾有过多种解释,但确切的答丄案至今仍是一个难解之谜。那么,龙骨涧恐龙化石又是怎样形成的呢?据专家考证,诸城地区在5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是一片汪洋大海,到了古生代末期的二叠纪(距今约2亿多年)海水退下成为陆地。由于气候温和,空气湿润,遍地湖沼,植物繁茂,大量的爬行动物出现了。尤其是恐龙,这期间已成为主宰群体,天空、湖泊、陆地都有它们的身影。这些龙生活了约1亿多年,到了中生代白垩纪晚期,地壳又发生了一次强烈的变动,诸城地势有的地区(如南部山区)相对上升,成为现在的山岭,有的地区相对下降,成为峡谷和河床。当时,陆地上的一些古生物(如恐龙蛋、恐龙遗体等)被埋藏于地下,经过了种种地质作用,最后变成了化石。所以说,地层就是记载地球历史的一本书,而化石就是记载古生物发展进化的特殊文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