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其成因类型有:水流冲刷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溶蚀风化崩塌型。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气候特征,龙虎山景区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具有夏无酷暑,冬无严寒,温暖湿润,四季分明的特点。年平均气温为18.0℃,1月和7月平均气温分别为5.5℃和29.7℃,极端最高气温40.7℃,最低气温-8.6℃。年平均降雨量为1878mm,年平均蒸发量1648.4mm,龙虎山地下水资源丰富,尤其山区植被发育,基岩裂隙富水性好,地形切割较深,地下水循环条件好,地下水沿山坡运移不远便泻人溪涧、河谷。山区到河谷,地下水矿化度明显提高,呈中到偏弱酸性,软到微硬水,且无色、无味、无臭、透明,极少悬浮物,水温常在17~20℃之间。龙虎山景区土地总面积23218公顷,森林面积14300公顷,森林覆盖率62%,活立木蓄积量50余万立方米,活毛竹170万余株。龙虎山景区地处亚热带湿润地区,生物多样,植被丰富,森林植被分布属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区,植物区系接近于福建的武夷山,具有典型丹霞地貌区动植物分布群落。生态环境多样,植物物种丰富,为多类昆虫、鸟类和兽类的繁殖与栖息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龙虎山的植物区系接近于福建的武夷山。由于海拔较高,山势陡峭,因此植被垂直分布明显,主要的植被类型有:常绿阔叶林、常绿和落叶阔叶林、针叶林、针阔混交林、山顶矮林等。 龙虎山植物分布:海拔1200~1300米处,有猴头杜鹃、云锦杜鹃、梗越桔、箭竹、黄山杜鹃、高山黄杨、黄山松、满山红、马银花、灯笼花、扁拔越桔、夹迷、合竹夹迷、山矾、紫丁杜鹃、柃木、水越花秋、毫猪刺、石耳等。 从海拔1000~1200米处的天门山一带,上层乔木以黄山松为主,木荷、山玉兰、华东黄杉伴生,树高从7米至20米之间,生长良好。下层乔木有灯笼树、山茶、山樱、映山红、红花油茶、白豆杉、三尖杉、小檗、猴头杜鹃、云锦杜鹃、江南山柳、猪耳刺、三桠乌药、黄山柃木、扁枝越桔、天女花、箭竹、苦竹、水竹、福建柏等,使这一带景区松涛长翠,繁花万朵[4] 。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