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的地域文化

家乡区县: 包头市东河区

包头是一座典型的移民城市,从古至今经历了数次大规模人口迁徙,从而造就了丰富多彩,各具特色的移民文化。老包头主要是东河区。从晋陕冀千辛万苦走西口奔着的目标就是包头,从包头到喀尔喀蒙古及恰克图等其他地方,这里是聚集处也是集散地,更是孕育500年晋商繁荣的摇篮。包头对晋商的发展,对汇通天下经济的发展,对民族资产阶级的发展,对文化交融的发展与传承有着不可替代、无法磨灭的作用,给后人留下了无限发展的空间。 从而包头产生了与山西、陕西相关的走西口文化,其中的二人台、晋商文化,给包头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
从建国初期到1960年,包头也出现了一次移民高潮。建国初期,包头城仅有8万人口,后来由于国家对地主、富农的政策,使得很多的地主、富农从山西跑过来,成为了包头人。当时逃到包头的这些人以府谷、河曲人居多,大部分都住在包头市东河区的西脑包地区。上世纪50年代,一方面国家为了建设第二个钢铁基地——包钢、内蒙古一机、二机等西部最大的机械制造厂,一大批河北、山东、天津、四川、辽宁等地的军转人员被分配到包头来支援建设,全国各地的所谓“盲流”也来到了包头,加入到大型企业的建设当中。另一方面,上个世纪50年代末山陕地区连年旱灾,一大批饥民也“口里出口外”,来包头或靠手艺为生,或打工务农定居下来。到1962年的时候,包头的人口激增到100多万人。 最终形成了,东河区老包头(山西人后裔)居多,青山区河北人居多,昆都仑区东北人居多的格局,很多如二人转、京剧、评剧等也给包头带来深远影响。中原文化与北边文化,农耕文化与游牧文化,晋陕文化与草原文化在这里交融、交错、交流,形成了包头丰富多彩、特色鲜明的移民文化、阴山文化。这一移民文化也是草原文化灿烂的一部分,共同书写了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辉煌的一篇。
节庆
中国游牧文化旅游节是以游牧之乡达茂旗为核心,全面展示游牧民族文化和达茂旗本土特色旅游资源的文化盛事,文化旅游节融自然、人文、休闲、体验等多种时尚元素为一体,突出“草原本质生态、游牧特色文化、大众参与体验、民生人文关怀”主题。
中国·白云鄂博国际奇石文化旅游节,历时40天,活动涉及5大类30项,包括奇石文化类活动、文艺活动、旅游活动、经贸活动、体育赛事等。

Love Seven(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