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东的崛起

家乡区县: 南省邵东县

  在湖南没有人不知道这么一个地方,她被夹在雪峰和南岭之间,曾经的她只是一个小山村,一个在地图上找不到的地方。比起文明古城,她少了些古香古色;说起风景名胜,她显得囊中羞涩,曾经的她有足够的理由被外界遗忘。

  就是这么一个草根的地方,摇身一变,成了湖南第一县。

  在大山之中,这里的人们以“零资源”为本钱铸成了“南国药都”,靠着自己的勤劳建成了“湖南综合实力第一镇---两市镇”。曾经的这里是一个交通落后,信息闭塞的地方,现今却拥有全国唯一的县级甲等客运站。有人把这里比作“湖南的温州”。这里就是我的家乡。

  邵东的崛起始于90年代初。我出生的地方离音乐大师贺渌汀家不远,我在两市镇长大,见证了邵东从零的发展。记得小时候常常去开发区玩耍,那时遍地是黄土, 到处是荒山,看着现在拔地而起的幢幢高楼,总会想起那些曾经在这片土地上洒下血汗的开荒者们。90年代中期是邵东发展的黄金时期,1994—1997年 间,邵东在全省县域综合实力排名由第37位飙升至第6位,由此奠定了“湘中商都”的地位。邵东人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托起了这只山沟里的雄鹰。每当回忆起那时 大楼平地起,日日换新颜的场面,心里免不了激动一番。至今这一切的一切还历历在目。
  有个小故事,很能体现拓荒时期邵东人精明的商业头脑:80年代初,邵东人在秋收后,将稻谷15元一担卖给邻县人,春荒时,再以20元一担的价格买回。邻县 人窃笑:“邵东人傻,每担白送我5元!”邵东人感慨:“邻县人笨,帮我存了一年粮食不说,还给我一笔活钱,让我落实好几笔生意!”

  在改革开放初期,沿海地区是依靠国家行政力量强制制造制度落差,以内地的“大封闭”换取沿海的“小开放”从而获得“制度租金”,邵东就是在这种外部因循守 旧的大环境下,调整经济策略培植有利民营经济发展的小气候,以此产生“制度租金”,从而取得了成功。

  经济学家总是津津乐道于“邵东现象”,这也证实了邵东人勤劳而充满着智慧。

 

 

杨益平(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