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老爷的习俗其实是由乡闾的伯公祭祀发展而来的。乡间社神的祭祀,本来只是一种宗教仪式,后来,由于在祭祀过程出现了某种社会组织形式,社祭本身也就开始有了其他的功能。社祭之日,邻里合会凑钱买办牲酒祭品,先祭过土神,然后大家一起聚餐。社祭除了酬神之外,也增进了邻里团结、加强乡村治理。于是,随着历史的发展,在社区的整合与扩展的过程,产生了社祭和庙祀的混和,即在一个扩大了的社区中,由某一座神庙承担起社坛的功能。这座神庙所供奉的某一位神明也就成为这个社区的社神,潮汕人将它称做“大老爷”。
在一个相对独立的社区里,各色名目的老爷按照其祭祀范围的大小,被组织在一个有等级的系统之中。在乡村,里社各有所祀的伯公,全村有共祀的大老爷;有些地方,相邻的几个村子由于行政上或者经济上的原因而有了密切的关系,也有数村共祀的大老爷。在城镇,街巷各有所祀的伯公,各坊有共祀的大老爷,而其上又有全城镇共祀的大老爷。这些伯公、老爷的祭祀,还保留着上古上神春祈的遗风,时间集中在农历年初,故潮汕有“营神正、二月”的俗谚。
土神的祭祀,是种社区性的节日。这种节日起源于土地崇拜,上地崇拜导致土神的产生。土地之神,古人称之为“社”,潮汕人则把它叫做土地公或者伯公。土神的祭祀,有两种性质。一种出于对所耕种的土地的崇拜,是对土地上生长五谷,供给人们食粮的报德;一种出于对所定居的土地的崇拜,是对土地营建乡邑,保护人门安居的感恩。潮汕人建房子、创村寨要先拜伯公,就是乞求保佑人门安居的表现。
我的个人主页:http://abc.wm23.com/QIUYANPING
我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u/2210469152
我的新浪微博:http://weibo.com/qyanping?s=6cm7D0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