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山曲系列--天下黄河九十九道湾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准格尔旗是国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国民间艺术(漫瀚调)之乡”,“漫瀚调”是准格尔旗的特产。它是以准旗蒙古族民歌为基调,以汉族唱法为风格,精妙地揉合而成的一个独特的鄂尔多斯歌种。它具有极强的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以具有极强的群众性、娱乐性,深受我旗人民的喜爱。改革开放以来,它不但在全市各旗区普及传唱,并且在内蒙西部地区和晋陕友邻地区也广为流传,享誉甚高。“漫瀚调”的由来、生成和发展史是准格尔旗蒙汉两族人民和睦相处、团结互助、水乳交融的象征,是准格尔旗蒙汉两族人民在共同生活中,共同创造的一笔宝贵的民族民间音乐财富。   早在一百多年前,清嘉庆、道光时期一度对蒙旗实行“借地养民”政策,使大量汉族移民流入准旗,形成了蒙汉杂居、农牧兼营的局面。移入汉民不但开拓了农业经济的发展,同时也促使蒙汉旗之间文化艺术,特别是民歌艺术的交流与融合,准旗的“漫瀚调”由此而产生。其腔调热情豪放,旋律朴实新颖,歌曲哲理鲜明,感情炽热直率,语言朴素无华,加之句法整齐,节奏明快,又融合准格尔乡音土语,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和山野风味,形成了独特的艺术风格,一百多年来久盛不衰。   “漫瀚调”的音乐特色,主要表现于出腔潇洒豪放,旋律朴实新颖,曲调简洁明快,表现了准格尔旗蒙汉人民纯朴的精神风貌。曲名有40多个,绝大多数仍保留蒙古曲名,有《王爱召》、《小西召》、《二道圪梁》、《黑召赖》、《四莲花》、《纳林沟》、《双山梁》、《刮野鬼》、《二少爷招兵》、《妖精太太》、《广灵召》、《韩庆召》、《打鱼划划》、《巨合滩》、《白莲花》、《五当沟》、《德胜西》、《双满意》、《西山活要命》等等。   “漫瀚调”的演唱形式主要是对唱。一般采取男女对唱,即兴填词,有问有答,一唱一和;以民族传统乐器四胡、粗管笛子(俗称梅)、扬琴、三弦伴奏,人少,省钱,易于普及。   准格尔旗的“漫瀚调”在一解放时就极为流行,当时出名的歌手有布尔陶亥的千斗林、西营子的奇二秃等。1964年双山梁村张美蓉、西营子乡奇二秃就去北京参加了全国业余文艺会演,把“漫瀚调”第一次唱进了北京,受到了首都人民的好评,张美蓉等人还受到周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文革期间,“漫瀚调”这一土生土长的民间艺术也受到了封闭干扰破坏。三中全会以后,党政领导对“漫瀚调”这一民间艺术奇葩十分重视,1982年在准旗举办了全盟民歌大奖赛。1987、1988年准旗举办了两届农民歌手大奖赛。改革开放以来,“漫瀚调”在我旗广为流行。上至六七十岁的老人,下至十一二岁的儿童都可随意哼唱。近几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飞速发展,“漫瀚调”这一歌种已经飞出山沟,进入了市场,登上了大雅之堂。特别是近几年,漫瀚调在内蒙古电视台乃至中央电视台的春节文艺晚会上频频亮相,唱响了大江南北。1996年11月准旗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漫瀚调”艺术之乡。1997年举办了第一届漫瀚调艺术节,并决定每三年举办一次,至今已举办了三届。这对弘扬漫瀚调艺术发挥了极大的促进作用。

LJ1123(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