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服饰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清代及中华民国初年,蒙古族服饰以长袍、腰带、靴子及妇女的首饰头戴为主要特征。服饰尚紫、黄,厌恶黑色。因黑是服孝的颜色。

蒙古人服饰首饰

首饰,是喜庆宴会、逢年过节或探亲访友时的头饰,为玛瑙、珍珠、宝石、金银等制作,色泽斑斓,环佩叮当,重者四、五公斤,轻亦一、二公斤,价值昂贵。平时,只戴珍珠镶嵌的双辨发套及飘带,俗称连垂。姑娘无头戴,多为头绳扎发,红绿绸子缠头。

袍服,有双层袍、棉袍和皮袍之分。袍服的领子高、袍身宽大、下不开岔,领口袖口及边沿装饰花边。妇女袍服之外,套有花边坎肩,姑娘无之,以示区别。

婚假时的服饰

腰带质地有布有绸缎。男子扎腰带,将袍身上提,显出精爽;女子反下拉,显得身材苗条。

靴子,有布和皮制作的两种。皮靴,有图纹装饰,头尖上翘,靴身宽大,里有衬皮或衬毡。

男子平时系鼻烟壶、荷包、火链、烟袋、刀筷、木碗。鼻烟壶为交际礼貌用品,每与客人相会,总要互换鼻烟壶品闻香味,表示尊重。火链为吃烟打火具。贵族和富有者,鼻烟壶和刀筷上饰有金银、珊瑚,木碗之表嵌有银饰,烟嘴佩以玉石或玛瑙,质高价昂,有“宁舍宝马一匹,不舍玉石嘴一个”的民谚。

辛亥革命后,蒙汉青年,趋于时尚,多服中山装。乡村为劳作方便,着中式裤褂。

蒙汉男子多剃光头或平头,夏罩白毛巾,冬戴双耳皮帽或圆毡帽。富有者戴礼帽或青缎瓜壳子,配平光眼镜。

小儿剃头为“砂锅套炉圈”或者留“马鬃鬃”。前者是后脑剃一圆圈,其余剪短。后者是前脑留一小片,其余剃光。十二岁前,留“后臼毛”,即后枕窝内留一撮发。小女,与男儿无异。稍大,改梳辫子,红绿头绳扎发。唯汉族女子成婚后,改梳“元宝头”,将发辫散开,在脑后盘成圆形发髻,罩以沙网,并两耳佩环。

时至今日,准格尔旗除少数民族在节庆时穿戴传统民族服装外,日常生活中,无论男女老幼,服饰都崇尚流行,名贵服装店遍布沙圪堵、薛家湾,准格尔人的消费水平已日趋都市化。

LJ1123(2014-12-10)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