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名片:叶际秀(1923年——2004年),下方村人。编审,经济学家。原中国国际贸易促进会宣传部负责人和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总编辑。
1938年叶际秀在永嘉济时初中读书时参加了中共外围地下组织民先队,在北京大学学习期间,加入了北大地下党组织。解放后,他曾先后任外贸部部长办公室秘书、中国对外贸易杂志社和中国国际贸促会宣传部负责人,直至1987年退休。
在长达四十多年的经济问题研究和宣传工作中,叶际秀始终笔耕不辍,著作颇丰。由他主持编辑出版的书刊多达数十种,论文数十篇,其中有《恢复时期的中国经济》、《谈物资交流》等书籍。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离职休养中,叶际秀都十分关注家乡的建设。他曾发表《温州发展远洋渔业合作大有可为》等论文,并主编出版了《奋斗者——温州有突出贡献的发明家和企业家》一书。并长期担任温州市人民政府与温籍在京人士的联络组副组长,为家乡的建设出谋划策、牵线搭桥,作出了自己的贡献。
人物名片:潘锦夫(1929年——2011年),泰石村人,后移居台湾省台南市,系著名书法家。曾任美国加州大陆大学荣誉哲学博士、台南女子技术学院和成功大学教授。著有《欧游散记》、《潘锦夫书法选集》等书。
潘锦夫出生于医学世家,1948年在县立中学高中部毕业后,考上了上海国防医学院。此后的十多年里,潘锦夫先后担任了空军医院台南附属医院内科与妇科医师。后弃医到学校教书,在教学之余研习自己感兴趣的书法与琴艺,凭着从小奠定的深厚的书法根基,潘锦夫成为台湾艺坛上著名的当代书法家。
他的书法艺术受到了广泛的好评。1962年,在台湾南部七县市书法比赛中获得第一名。1966年当选为台南市书法学会理事长。1973年,荣获中兴文艺奖(书法)。1977年,在台南市郑成功纪念馆举办书法个人展览。1979年,应邀赴法国巴黎举办个人书法展。2000年起连续担任台湾“中国书法学会”顾问三年。并任首届海峡两岸书画名家作品联展的评审委员。潘锦夫为人重情重义,他与同学戴岩梁(岩坦镇闪坑村人)的情谊为楠溪故人们所津津乐道。1999年,他还在泰石村建造了一座个人作品陈列室,被乡人称之为博士楼。
人物名片:叶成坝,1928年出生,上方村人,曾作为志愿军赴朝,在外俘管理处工作,曾任中国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官员、联合国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联合国秘书处司长。著有《亲历联合国高层》一书。
叶成坝是一位令永嘉人无比自豪的资深外交官。少时就读济时中学。1947年考入湖南国立师范学院英语系。1951年作为志愿军赴朝,在外俘管理处管理联合国军俘虏。1954年调入外交部,被派赴我驻日内瓦总领事馆工作,回国后在外交部担任副处长、处长。1980年3月,由我国政府推荐至联合国总部工作八年。历任副秘书长办公室主任、秘书处技合部司长、同时是联合国官方月刊《联合国记事》编委之一,他精通英语、法语。粗通俄语,被巴黎出版的法文《世界法语名人录》列为世界三千法语名人之一,他是前联合国秘书长安南的亲密战友。他对家乡有深厚的感情。1984年,他通过比利时籍专家古特尔曼从比政府争取到价值100万美元的信托基金,本打算作为温州农村发展项目之用。遗憾的是由于温州交通不便,有关方面提出了更改地点。
人物名片:潘瑞吉,1945年出生,泰石村人。曾任南京军区政治部主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凭着优异的军事能力与良好的综合素质,1988年7月被授予大校军衔,1993年7月晋升为少将军衔,2002年7月晋升为中将军衔。
他对家乡有很深的感情,每逢见到温州人,他开口便道:“我少年时家就住在楠溪江边,是正宗的楠溪江人。”这就是被永嘉人津津乐道的潘瑞吉将军。
每次返乡他都会参加村里的座谈会,嘘寒问暖,促膝长谈。村前的那条稠树至泰石段公路沙改油工程,就是在将军的关心下建成。如今,不少村民都称之为“将军路”。他还多次自掏腰包给村里的贫困户和80岁以上的寿星奉上礼金。2010年,中国工农红军第十三军成立80周年之际,潘瑞吉专程来到家乡参加相关活动,深切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长期从事政工工作的他,善学习,勤思考,多年来笔耕不辍,著述颇丰。先后在军内外刊物发表了百余篇论文,主编处办理《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等专著。1994年永嘉县地方文献征集编纂委员会见这些文章合编成《军队政治工作研究与实践》一书,列入《当代永嘉百家丛书》。
人物名片:陈飞,1956年出生,珠岸村人。第十一届全国人大代表,民间环保人士,致力于民间环保宣教事业,中国农村环保第一人,永嘉县绿色环保志愿者协会会长。
手中的竹篮是他的旗帜,身上的绶带是他的口号。他拒绝白色污染,崇尚环保。他就是环保名人陈飞。
2000年,看到故乡的楠溪江遭受“白色污染”,他萌发了宣传“重提菜篮子,拒绝白色污染”的念头。在家人的支持下,陈飞自费十几万元,走遍浙江省11个城市,并来到上海、广州、武汉、南京等地,向市民免费赠送上万只竹篮。2008年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两会期间,他把56个篮子送给56个民族的代表,被大家戏称为“菜篮子”代表。
十多年里他执着地赠人竹篮,利用一切机会,对抗白色污染,宣传绿色环保。10多年里,他先后把菜篮子送进全国两会、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等,最远的时候曾跨越7000公里,从中国飞往丹麦,送到了贝拉会议中心,成为那里的“抢手货”。他希望用自己的行动,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形成人人参与环保的浓厚氛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