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昭君墓的同义词了。稍晚于李白、杜甫的杜佑,在他所著的《通典》卷 179 中,也记载了金河县(今呼和浩特以南地区)有王昭君墓,这是现存文献中 对昭君墓所在地理位置的最早记载。宋代人乐史在《太平寰宇记》卷 38,振 武军金河县词、条下说:“青冢在县西北,汉王昭君葬于此”。据考证,唐 宋金河县,就在今呼和浩特以南地区。 《辽史·地理志》记载着丰州有“青冢”即王昭君墓。金代王元节在《青 冢》中提到的黑江,就是今天的黑河,也就是杜佑和乐史所说的唐、宋金河 县的金河。元初耶律楚材,不仅提到黑河,还将黑河与青冢联系起来。清代 以来的文献,对昭君墓作了更具体的描述。据康熙二十七年(公元 1688 年) 的记载,当时墓巅还有一座土筑方亭,里面藏着佛画、绸布、豆麦等物;墓 前有石虎、石马、石狮和镌有蒙古文字的石幢各一具;墓旁有围径 3 米左右 的大柳一株,枝叶茂密,“浓阴复地,苍翠扑人”;墓南还有成堆的琉璃瓦 片。后来,昭君墓的建筑逐渐荒废,只留下一匹石马,一座石幢和几方石碑。 到呼和浩特解放时,仅有一匹残缺不全的石马和七方石碑,伴随着一座荒草 丛生的墓堆。 解放以后,人民政府对墓园进行了多次修葺,在墓的四周也陆续种植了 各种树木花草,许多党政领导同志都参加了绿化昭君墓的活动。现在人们见 到的所有地面建筑,都是建国以来兴建的。昭君墓将作为各民族友好团结的 象征,永远保持它美丽的青春。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