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格尔老牛湾(二)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他不止一次给我讲起寺沟。
由偏关县出发南行,经过长城上又一个古堡桦林堡,快进入山西省河曲县境内,公路与黄河之间出现一块平整的台地,只见台地上一座细致工整的小寺庙坐北朝南,黄河在西边奔腾,北边是一个小村。高高低低的梁峁上全是梯田,道路两侧是那些顽强的杨树,再向北一道古老的长城边墙残垣,时有时无起伏着,高踞河岸之上。
若干年后的一个秋天,我曾同几个大学生来到寺沟,去寻访寺庙。庙的面积不大,但十分精致,只有一进院落,左右严格对称,建造得十分紧凑,正殿背后的小庙里还有精美壁画。院内两株古柏参天,枝叶扶疏,亭亭如盖,一个人一抱都抱不下来,一株尚存,另一株则毁于雷电,仅剩被烧毁的一存躯干。
这座庙显然已经荒废好多年了。问村里的老汉,老汉说,在他年轻的时候,庙里的彩绘雕塑还有,香火也旺,到现在,连个和尚也养不住了。
问他什么时候,是谁给破坏的,老汉说,是狗日的红卫兵。
侧殿旁有两通碑,一为道光时刻,一为咸丰时刻。
咸丰六年的碑记载的是修戏台的事,文辞粗砺不可读,而道光碑记重修大殿事,文辞训达,颇为壮观。你看,这段文字一开始就描述寺沟的地理环境,很凝炼。
护宁寺者,河曲之古刹也。其地东踞桦林长城之巅,西眺麟州之野,下看黄河中流,仰瞻紫塞穹隆,俯临龙口雪浪,所谓天堑地险,此其会也。
据说,有人将护宁寺的土木结构照片带给罗元贞教授,罗教授一眼判定这是元代的建筑。对建筑,我们这些外行当然看不出个子丑寅卯,但参照已有的建筑图谱,护宁寺正殿和偏殿粗大结实的斗拱结构,确实不应该是明清或者晚近遗物。
残破的庙宇规制仍存,殿宇里面佛像泥胎已经荡然无存,但从碑记里我们不难想像当年神佛同聚,香火鼎盛的场面。
碑记也没有明确记载庙宇起始建筑年代,只是猜测建于北宋,至于根据为何,不得而知。或许,只有寺院当心那棵郁郁葱葱的古柏能告诉我们一点什么。
碑体已经倒下去,文字也涣漫不清。那一天,天空抖抖擞擞地下起一阵微雨,雨滴洒碑面上,碑记文字忽然像谜底一样呈现在眼前。大家你一句我一句辨识着文字,然后再着一人抄录下来。抄完了,雨也停下来。字迹重新隐退在石碑冰冷的纹理深处,而当年边地军民纷纷集款筑庙的忙碌身影偏偏浮现出来。
因大兴缔造,有仍旧而维新者,内院之正殿,东西殿,南殿伽蓝观音,庙外左右所列之河神、龙王庙,外院之广胤堂、韦陀亭,昔皆土辟,今易而砖之,取其坚也。有新建者,佛殿东西之文昌庙、关帝庙,南殿东西隅之钟鼓楼,殿东西旁之孤魂庙、比丘庙,寺外戏楼,前空其基,今修而成之,昭其制也。他如禅室、山门,一改作,一迁移,非欲壮观,欲其称也。高下合度,内外称局,虽不比西方之五舍,而焕然一新,亦未始不可以垂后。
好家伙,这一座小小的,显得有些过分秀气的庙宇,竟然容纳了如此众多的神仙菩萨。从实地来看,大殿、配殿、东厢、西厢,不管大殿小殿,各有所祀:正殿三世佛,左文昌庙,右关帝庙,还有观音殿、地藏殿、瘟神庙、孤魂庙、龙王庙、山神庙等十座庙堂。
事实上,这种神佛同居,儒佛道合一的庙宇格局,恰恰是乡土社会中的淫祀现象。但寺沟的护宁寺却有其特殊之处,正因为这份特殊,便赋予了这座黄土高原上精致异常的小庙以特殊的意义。
碑记留下一份当年输银重建的名单。这份名单很长。老牛湾、桦林营、老营城的千名把总牵头,四方百姓紧跟其后。神佛共舞,军民同乐,下看黄河,仰瞻紫塞,一代一代的守边将士,一边警惕而忧惧地守护着烽火台,一边偷空将自己的期盼、理想和寄托淋漓尽致地放在这座精致的建筑里面。
偏头关一带,防务最急,墙垒的长城,铁打的营盘,迤迤逦逦,盘根错节。但是,从历史的记载中,竟然没有发现任何大的战事和紧急的边情。许多研究者对此大惑不解,其实答案并不复杂,或者说,这竟是历史开的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明代万家寨守备万恭在一个奏折里称:“自老牛湾至于险崖,河急不冻,据强而防。自险崖至于阴湾,河缓始冰,废墙以守”。
原来,从老牛湾至寺沟上游一带,因为水流急湍,即便严冬时节也从来不封冻,一条长城在大多数时间不过是一个摆设。
所以,寺沟这座小庙才能如此从容。这真是历史不经意间留下的一个小小的诡诘。
关河口老渡和寺沟老渡,在今天显然是一个很不重要的野渡,加上上游万家寨和下游太子滩,都架起了公路桥和浮桥,这两个渡口仅供两岸在收获季节贩运时蔬之用,或者,时而过年过节,村子里唱戏,两岸亲戚要靠一只小船往来。百尺悬崖,一条大河,一条小木船,是两岸百姓日常生活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告别寺沟,有一个小伙子提议,说看谁能在岸边将石头扔进河里。几个人纷纷拣起石头向河心扔过去,谁知道,蛮劲再富余的后生,将石头呼地扔出去,探头望出去,石头在空中划一个弧线,走不多远,就垂直落下去,半天,才听到闷闷地响上一声。
扶着一段长城残垣,残垣下面深谷幽幽,河水喧哗着一河嘲弄,大家才发现,悬崖的底端,树木成行,田畦整齐,是一块狭长的河滩地。河里,有一只小划子,是寺沟村里人在打鱼。

mkxd95(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