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腊(?一1121)宋代睦州青溪县万年乡土曷村人。雇工出身,会箍桶。他利用明教(又称食菜事魔敦)组织群众,于徽宗宣和二年秋举行起义,聚众百万,攻占六州五十二县,威震东南十四州,是一位伟大的农民起义领袖。我国历史上的北宋王朝,长期执行“守内虚外”的方针,对内压制,盘剥,对外屈辱求和。赵佶即位(徽宗),为了满足宫廷的“丰亨豫大”,大搞竭泽而渔的掠夺政策。最突出的事例,便是那臭名昭著的“花石纲之役”。此外,还巧立名目,强增官租,再加上那屈辱性的岁奉岁币,使广大处于社会最底层的贫苦农民所承受的苛刻剥削,日益沉重。因此,作为当时主要税区的两浙路,便成了倍受压榨和掠夺的重灾区。“不付身丁钱,手脚上钉大堂牵;拖欠身丁钱,砍了头颅哪个怜?”民怨沸腾、思乱者益众,方腊终于下定了用暴力推翻北宋王朝封建统治的决心。他以宗教为纽带,秘密发动群众,积极进行起义的准备。里正方有常察觉到方腊有“谋取天下”的行进,“恐累及其身” ,越令次子世熊、三子世庚,相继鸣首于官”。青溪县尹陈光,暂将世熊留县,以防走露风声(谱牒载:陈光不信其言,反诬系狱)。方有常不明-。惟恐反遭不测,即举家逃往七贤村(属歙县)躲避。方腊恨其不相迥护”,“即将其家四十二口尽皆诛戮。仅得脱世熊世庚及孙文忠文毅”。宣和二年十月初九发生在七贤村的这场斗争,揭开了方腊起义的序幕。 十月底(一说十一月初),方腊聚集数百名同村农民,在方有常家的漆园里誓师,正式举行起义。他在誓师讲话中,列举宋廷穷极奢侈,疯狂掠夺,对辽夏屈辱求和,岁奉岁币等罪恶,指出:“东南之民,苦于剥削久矣”号召大家“仗义而起”,齐心协力,半年之内大定江南”,“十年之间终当混(统)一”遂以帮源、样桐为据点,不断向外扩展,数日后,起义队伍的人数增加到几万人。方腊自号“圣公”,建元“永乐”,“以期为正月”, 与北宋王朝分廷抗礼。以方肥为宰相,汪公老佛为军师,杨八桶匠、方七佛、郑魔王等为大将,余为六等,以不同颜色的头巾相区别,士兵则一律扎红巾作标志。在县官陈光的告急声 中,两浙都监蔡遵、颜坦率领五千地方官军,赶到了青溪。十一月二十八日,起义军在息坑源(今样桐口)“诱敌中伏”,激战一夜,全歼官军五千,自逞能战的蔡遵、颜坦也相继丧命。后入把这一威震敌胆的漂亮仗,叫做“息坑大捷”。十一月二十九日,起义军攻占了青溪县城。接着,在睦州郊区消灭了童淑的五百名刀斧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