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用来回跑,交通运输局还主动打来电话。”12月1日下午,家住绍兴诸暨市牌头镇的赵强森接到诸暨市交通运输局的一个电话,心里暖暖的。他的新公司诸暨强胜运输有限公司已经提前开业,交通运输局刚来的电话告诉他,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马上可以拿到了。这份便利,得益于诸暨商事主体登记监管信息共享平台的启用。 截至12月2日下午2时,诸暨商事平台试运行一周,375条线上办理信息被分流至政府各部门。其中,284条信息被认领,并由部门“主动服务”办理完成。
今年11月28日,赵强森着手为新公司办理相关证照。他跑到牌头镇公共服务中心,当天就领到了营业执照。同时,工作人员告诉他,还需要办理一张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相关部门会主动联系他。果然,12月1日,诸暨市交通运输局来电,告知他需准备的相关材料。“我招了驾驶员,签好劳动合同后,就可以去领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了。”赵强森说,年底到了,运输生意好,他本想托熟人早点拿到证照,现在看来不需要了。
营业执照当天搞定,许可证部门主动来电办理,支撑这份转变的,是诸暨市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作为全省商事制度改革试点县(市),早在一年前,诸暨市启动以商事登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的市场主体设立快速审批制度改革。截至目前,诸暨市除了保留20项、暂停10项审批事项外,其余审批事项一律改为后置审批事项。
“由前置审批改为后置审批,对于创业者而言,最大的便利是节省时间。”诸暨市市场监管局企业监管科科长方春均说,拿到营业执照,创业者就像拿到了身份证,可以办理银行开户等事宜,为开业经营提速。
取得营业执照的当天,创业者的信息同步在诸暨商事平台上线。“它就像一个枢纽,串起诸暨市32个相关部门。”负责平台运行的相关人士介绍,所有相关后置审批事项的信息通过平台自动派送至相关审批部门,工作人员登录平台就会收到提醒,并要求在3个工作日之内认领,15个工作日之内完成后续监管服务。
借助商事平台的公开透明化,倒逼职能部门主动作为,是商事登记制度改革的一大亮点。据悉,在商事平台,任何一个环节的办理延期,平台会自动对该部门亮起红灯。“红灯关系责任追究。”根据相关制度,对信息认领、主动服务不到位等行为,将予以通报批评、扣发绩效奖和免职处理,纪检监察部门将同步介入调查。截至12月4日,该平台上某职能部门已吃到3次红灯,虽然尚在2个月的试运行期内,但相关督查已跟进。(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