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金陵在何处

家乡区县: 山西省浑源县

金陵是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前几任皇帝的皇陵,因陵墓都建造在山上,故又称山陵。但不知出于何种原因,当时的人们对于金陵似乎讳莫如深,以至于史籍中没有留下任何关于金陵确切位置和陵制的记载。“北魏金陵”成了一个难解的历史之谜。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由于有关金陵的史料主要来自《魏书》,而《魏书》中对金陵的提法又有三种:一是称云中金陵,二是称盛乐金陵,三是单称金陵。也因为有这三种提法,学术界便又有了金陵究竟是一处还是三处的争论。

有人认为,金陵名称虽不同,但金陵只有一处,即在北魏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土城)附近。理由为北魏迁都平城后,至明元帝时于原盛乐置云中郡,故盛乐就由“定襄盛乐”改称为“云中盛乐”,因之,位于盛乐附近的金陵也就由原来的“盛乐金陵”改称为“云中金陵”,且“盛乐金陵”、“云中金陵”又都可简称为“金陵”。而坚持金陵有三处的人则认为,既然金陵名称不同,就说明不在一个地方,其中,云中金陵在北魏云中旧宫,即今内蒙古托克托县附近;盛乐金陵在北魏故都盛乐,即今内蒙古和林格尔西北上土城附近;金陵在北魏首都平城畿内善无,即今右玉县。理由为《魏书》中除用云中金陵、盛乐金陵、金陵区分三处皇陵外,在安葬的人物中也按三处金陵分类,这绝不是《魏书》作者的随意,而正说明确实存在三处金陵。

可是,无论金陵是一处还是三处,都只是专家学者们通过历史文献中的记述而进行的推测,在大同及北魏故都盛乐(今内蒙古和林格尔上土城)周围却未能发现一处有价值的有关金陵的实体。

然而,上世纪80年代,原雁北几位考古界人士在右玉县考察时意外发现,在大南山等的山顶上有一些高大的类似于墓冢的土丘,一些山体的主峰有人工堆垒的痕迹,而且土丘周围还发现了北魏时代的陶片及碎砖瓦片。后来,当时的雁北文物站站长张畅耕组织了一个调查组,在右玉进行了为期近半个月的实地调查,结果在大南山、小南山、马头山等的山顶上发现了二十多座高大的土冢。此次发现在学术界引起不小的轰动,北京大学的宿白教授为此还专程到右玉考察。但最后,此事因未能进行实地发掘而被搁置下来。

令人惊喜的是,2007年,左云三屯乡文物调查组的成员在左云的五路山上也发现了多座如右玉一样人工堆垒的土冢。这些土冢高15米左右,底围160米左右。虽然这些土冢不能确定是否为金陵,但有关专家认为其不排除系北魏王族墓的可能,因为如此浩大的工程绝非平民百姓所能为之。而且据当地人讲,传说在台子梁大土冢下埋着的就是皇帝的哥哥,也有人说埋的是王爷的弟弟。

2010年7月,中国魏晋南北朝史学会有关专家对左云五路山土冢群进行了实地考察,目前这些土冢的身世仍在论证中。但不管这些土冢究竟是金陵还是王陵,不可否认,它们都为考古研究提供了一份直观的实物资料。我们现在要做的应当是将它们保护起来,防止遭到破坏。

左昊宇(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