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英九为何没成为“马大大”

家乡区县: 潮州市湘桥区

某种意义上,他是不幸的,因为他没有成为“马大大”。但换个视角,台湾又何其有幸,九合一选举对国民党的唾弃,最终只会激发国民党进一步痛定思痛,刮骨疗伤。

你注意到了吗?马英九的眼袋变大了。

他宣布正式辞去国民党主席职务。这是预料之中的事,几天前,马英九“绝不恋栈”的风声就传出来了。但九合一选举结果刚出来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当晚的记者会,马英九回避了是否辞职的问题,国民党发言人陈以信则表示,现在这个时间点,国民党不能乱,还要准备2016年的大选,马英九不会请辞党主席。

这说明一个问题。九合一选举的惨败程度,固然远超过预期,但惨败之后,党内和蓝营的反弹之大,也出乎马英九的预判。所以很快,马英九扛不住压力,决定卸下执政党党魁职务。

这个决定下得注定艰难,但却不得不为。

马英九现在的绰号是“跛脚马”,这个标签在他脑门子上贴了很久了。那个意气风发的“小马哥”?哦,在他2005年出任国民党主席时,还有人这样称呼他,现在那似乎已是一个久远的传说了。

一转眼已9年过去了,还是很帅的妇女之友的马英九已有老态,他64岁了,但却没有赢得“马大大”的称号。这本身就是一个值得玩味的政治信息。是啊,连战也只有在大陆才获得“连爷爷”的尊荣,在台湾他可是很多人眼中的“公子哥”,连累着儿子连胜文这次都在蓝营的票仓台北市折戟沉沙——这可是本次九合一选举最大的败笔呢,台北市长被一个无党籍的政治素人柯文哲抢走了。

按照马英九主持国民党中山会报的说法,面对此次选举前所未有的重大挫败,他作为党主席愿负起最大责任。此刻应该冷静沉着,团结合作,绝不能怀忧丧志自乱阵脚。在这个关键时刻,他的思考已经没有个人在内。绝不恋战,真正在意的是怎么做才能对国民党最好。

他也回顾了9年前首次接任党主席时的情景,称一直将“改革、团结”当成最重要的责任。他说,经过这些年的改革,国民党早不是以前的国民党,但却必须承认,人民的期待比国民党改革的脚步快。

这真是一段沉痛的宣示。国民党这个百年老店,当年多受人唾弃啊,开放选举没多久,就被一个三级贫户之子陈水扁打得落花流水,党内也四分五裂,如果没有马英九,根本看不出有中兴迹象。马英九当年形象之赞,无人匹敌,当“法务部长”时就戮力扫荡黑金,最终虽因阻力过大辞职黯然收场,但社会声望不降反升。整个台湾,没有谁比他更能标举“清廉”的旗帜,他最著名的一个绰号其实是“不粘锅”,绝对是国民党贪腐集团中的异数。

2005年角逐党主席是马英九的关键一役。这个老大政党虽然在野了,但分食结构并未瓦解,大佬们还在蚕食着最后的荣光——合着耻辱一起吞。党内当时的共识是,除了马英九,再无人能挑战那个刚成立才不到20年的年轻社团——以绿色美丽岛为旗帜的民主进步党。

攫取党主席大位,是马英九抢占“总统府”不可跃过的一步。没有这个职务,他就无法动员党资源为选举服务,也无法在老人政治的泥潭中锐意改革。他要启用中青年进行人事新陈代谢,要改变党内治理结构,赋予老社团以新理念,但另一方面,却要和党内的利益集团博弈和妥协。“团结”被列为“改革”之外另一最重要使命,即可窥见一斑。

现在看,马英九使命未达。

此次国民党选举败北,有社会大势的影响,经济不景气年轻人失业率高,新多出来的有投票权的青年大多都反执政党;也有党内掣肘的因素,马英九不重派系的政治特质让他无法完全贯彻改革意志;他个人应对危机的乏力,也可能让他最终以“无能”为标签写入历史。

在某种意义上,马英九是一个悲剧的改革者。他的很多政策并非有误,但却被反对党以意识形态抹黑;他坚持法治原则的秉性,却也被利益团体污名为“软弱”或不懂政治妥协。

马英九当选“总统”后,仍握牢党主席的权力不放,即是出于动员党机器和更有利于改革考虑。而这一次,他即将失去这一重保障。是到了有仇报仇、有怨抱怨的时候,那些对马英九不满的党内派系,接下来可能会进一步向他发难,新的权力卡位战也开始爆发。对马英九而言,这或许算是他政治生命的最低谷。

某种意义上,他是不幸的,因为他没有成为“马大大”。但换个视角,台湾又何其有幸,九合一选举对国民党的唾弃,最终只会激发国民党进一步痛定思痛,刮骨疗伤。选票这东西是一个指挥棒,经过两次和平政党轮替后,国民党和民进党都要在这棒下,将“民意”二字贴在额头上,以为旨归。

yanjie(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