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元寺位于泉州市鲤城区西街,是中国东南沿海重要的文物古迹,也是福建省内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该寺创建于唐初垂拱二年(686年),初名莲花道场,武周天授三年(692年)为兴教寺,唐神龙元年(705年)改额龙兴,开元二十六年(738年)更名开元寺。宋代有支院百余所,元世祖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并为大开元万寿禅寺。元末寺焚毁,明洪武年间重建。现存主要庙宇系明、清两代修建,占地面积78000平方米。中轴线自南而北依次有:紫云屏、山门(天王殿)、拜亭、大雄宝殿、甘露戒坛、藏经阁。东翼有檀越祠、准提禅院;西翼有功德堂、水陆寺;大雄宝殿前拜亭的东、西两侧分置镇国塔、仁寿塔两石塔,俗称东西塔。
1300年间.大开元寺随世道兴衰.屡修屡圮.历尽风霜.唐长寿元年(公元692年).莲花道场升为兴教寺.神龙元年(公元705年),在改名为龙兴寺.唐玄宗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诏天下诸州各建一寺,以纪年为名,遂又改称开元寺至今.迨至两宋,泉州开元寺不断发展,香火日盛,周围没有不相统属支院达120所.至元二十二年(公元1285年),僧录刘鉴义向福建行剩平章伯颜奏请,合支院为一寺,赐额"大开元万寿禅寺".其后40年中.是泉州开元寺最鼎盛的时期.据《温陵开元寺志》载.其实"禅风远泊,衲子兢集","食常万指".寺有僧人千余,为泉州三大丛林之一.也是全国少有的大寺庙.迨至元末,泉州兵荒马乱,"饥谨洊臻,盗贼并起",寺因之衰落不振.明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朱元璋命僧正映为寺主持.修举废坠,芳渐次中兴.成化,弘治(公元1465-1505年)间,再度衰落,"禅林规制,日就陵夷."佛寺和僧舍废为民居.甚至戒坛为火药匠所据.并侵及法堂.至明万历二十二年(公元1594年).才由檀越黄文炳书面.向当朝奏请.尽驱诸匠."始获青毡旧物,然亦仅存十一与千百之间而已,"此后,只有损毁维修而无扩充.民国初年(公元1911年),转道和尚任开元寺主持及慈儿院院长,转物和尚任开元寺监院,圆瑛法师任开元寺都监,共主修缮,改原时难全其功.后来,部分寺院又长期被占作军营,或作囚禁壮丁场所.抗日战争时大殿及藏经阁部分建筑遭日机轰炸.寺内文物古迹损失严重.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十分重视开元寺的保护工作,自1952年以来,数度拨款修缮,外建石栏墙,兴建东西两廊及拜亭,山门,大殿,戒坛和准提寺均经整肃,使这座千年古刹旧貌变新颜.1962年福建省人民政府公布开元寺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2年又被列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