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皋木偶

家乡区县: 江苏省如皋市

如皋素称“木偶之乡”。史料记载,明末文学家、戏剧活动家冒襄为纪念父亲冥寿,曾请提线木偶戏班到家中演出。如皋木偶的发展始于清朝光绪年间,此后逐步发展为多种类型的木偶,有提线木偶、杖头木偶、灯彩木偶、片子木偶、布袋木偶等。众多的木偶戏班常年游走演出于乡间集镇、县城。相传如皋杖头木偶来自皇宫。清朝中期,从皇宫中逃出一个姓黄的木偶艺人,改姓为邝,隐居如皋,传授宫中杖头木偶制作和些丝苎兰。经过木偶艺人不断改革提高,逐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如皋杖头木偶。  如皋木偶在制作工艺上不断发展突破,从最初的头不能转、眼不能动、嘴不能张,到如今运用多种新型材料制作,通过演员的操作,木偶头能俯仰转动,眼能睁闭流泪,嘴能张合说话,手能表演甩水袖、摇扇子、握笔写字、拉弓射箭、舞枪弄棒,根据剧情的需要,体现剧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栩栩如生,惟妙惟肖,让人叹为观止。

有着深厚艺术积淀的如皋木偶剧,除了近百个传统剧目外,自1954年11月如皋木偶剧团组建以来,还根据不同时代的宣传需要,排演了《孙悟空三打白骨精》、《海防前哨》、《芦荡火种》、《渡江侦察记》等剧目。

如皋木偶戏中最出名的是《红螺女》和《大禹治水》。1989年创作的新编神话剧《红螺女》,运用人偶同台表演的手法,曾参加第二届中国艺术节(华东区)和第十一届亚运会艺术节的演出,受到亚运会艺术节组委会和国家文化部的表彰奖励。1999年如皋木偶团又创作排演了大型神话木偶剧《大禹治水》,该剧在木偶制作上吸取众长,巧妙地将杖头木偶、提线木偶、灯彩木偶、片子木偶、布袋木偶及民间工艺精华融为一体。同年,在罗马尼亚第四届欧洲木偶艺术节上获“特别奖”,2000年获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演出贡献奖,2003年在广州参加“金狮奖”全国第二届木偶皮影比赛中获银奖。

2006年11月,如皋木偶戏列入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历经沧桑的如皋木偶,经过一代代木偶艺人的不懈追求和努力,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赢得国内外观众的高度赞誉。

马琳琳(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