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民俗(三)

家乡区县: 内蒙古准格尔旗

鄂尔多斯蒙古族待客风俗
纯朴、豪爽、好客,是鄂尔多斯蒙古族古朴的民风;每有过路客人,牧人皆以上宾之礼款待食宿,他们认为,在太阳落了以后放走了客人,那简直是自己的莫大耻辱,也会被乡邻小瞧。过去牧区之家无院落,蒙古包从不锁门,客人来了,若家中无人,欲吃欲喝尽可自取所需;要住,就放心地留下,要走,收拾了餐具可以扬长而去。对于此事,主人绝不会认为是无礼之举,反而觉得你能以诚相待而由衷地高兴。
牧民对于来客,不论是否相识,总是一面热情问候,一面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致礼,请客人先行进入家中。如果您到鄂尔多斯蒙古人家里作客,会受到盛情款待。在善良好客的蒙古人心中,各民族都是一家人。蒙古族十分注重礼貌,待人接物皆彬彬有礼,温文兼恭让,令外来游客感到亲密无间。
蒙古人迎接贵宾,婚丧嫁娶,逢年过节,敬神祭祖,最隆重的礼节就是放五茶。蒙古人认为:“没有羽毛,有多大的翅膀也不能飞翔;没有礼貌,再好看的容貌也被耻笑。”五茶的含义是:献哈达,喝奶茶,尝鲜奶,摆羊背子,敬美酒。
献哈达:主人迎送客人,晚辈谒见尊长,都要奉献哈达,这是表示对客人或长辈的崇高敬意和亲切的问候。当主人手捧哈达,躬身把它举过头,恭恭敬敬地递给客人后,便虔诚地下跪磕头。客人接到哈达,表示了谢意,恭敬地向主人奉还哈达后,主人又非常有礼貌地向客人磕头致意。传说,成吉思汗在世时,常以哈达为纽带,结交了很多朋友,对巩固政权起到过重要的作用。哈达的质料有布的,有丝织品的。有白色的、有蓝色的、有黄色的,但以白色居多。
喝奶茶:客人被邀请进蒙古包,主人先在红漆小桌上摆上黄澄澄的酥油、珊瑚状的奶酪、似饼薄厚的奶皮子,以及炒米、红糖、油炸食品。然后就拿着瓷质精细、图案艳丽的小碗,用小木勺舀进少量炒米,沏上滚烫喷香的奶茶,敬让客人畅饮。蒙古人用砖茶、牛奶或羊奶、食盐熬制的奶茶咸香可口,初次品尝它的人,也都会感到满意。
尝鲜奶:尝鲜奶是必不可少的。主人把洁白的鲜奶倒入银碗中,用双手递给客人后,客人即用右手无名指伸到银碗里蘸三次。第一次弹向天空,以示谢天;第二次弹到地上,以示敬神、祭灶;第三次则自己品尝。尝鲜奶表达了蒙古人祈求平安,祝愿牧业丰收的美好心愿。
摆羊背子:摆羊背子是五茶中最隆重,最讲究,最壮观的项目。羊背子是蒙古族的“餐中之尊”。它是由羊头、羊身、肩骨、四条腿拼凑在一起,并按照一定地规格,摆放在长方形的木制红漆托盘里。进餐时,人人手持蒙古刀把整块肉切成小块,用手拿着吃。羊背子肥嫩,肉鲜味美。
敬美酒:当羊背子端上餐桌后,主人便先从长辈或职务高的人开始依次敬酒,以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重。斟酒时,有时斟一银碗酒;有时不使用银碗,而用酒盅敬酒,但是,均要求客人一饮而尽。喝酒时,主人还要为客人唱祝颂歌。有多少酒,便有多少歌。酒歌既是一种劝酒活动,又是对待客人的一种盛情。
酒足饭饱,客人临别时,主人还要用歌声祝福客人吉祥如意、一路顺风,请别忘记以后再到鄂尔多斯做客。
草原骏马与鄂尔多斯蒙古族的不解之缘
当在电视屏幕上看到万马奔腾、骏马飞奔时,就会联想到“逐水草而居”的蒙古族。从蒙古族作为游牧民族出现以后,便与马结下了不解之缘。马是蒙古民族游牧生活和生产中的得力助手,是民族生命力的代表。因此,一个好的驯马手,是众所敬仰的英雄,牧民只要有了好马比什么都重要。
鄂尔多斯历史悠久,自然也是马的故乡。如果有机会到绿茸茸的草原上瞧一瞧,一群一群的骏马,像团团移动的彩云贴地而奔,枣红、绛紫、雪青、虎黄、斑玉、海栗各色马匹,有的昂首苍空,啸啸欢鸣;有养精蓄锐,在湖边觅食青草;有的狂奔乱跑。人们不仅看到了马的骏美,更领略到了马背上的民族咤叱风云的雄风。蒙古民族生活在这样沸腾的生活中,怎能不叫人赞美与歌唱!
马勇敢、柔顺、善解人意。接受人对它的驾驭,从不欺侮弱小的动物;合群,热爱集体生活。由于蒙古人年年岁岁同马在一起,才锻炼出蒙古民族这种粗犷豪放的性格,敦厚质朴的感情,机敏果敢的气质。
蒙古人喜爱马,在他们生活中的每一个领域,都可以看到对马的无尚崇敬:蒙古包前矗立的两根旗杆——“玛尼宏”,旗杆与旗杆之间拴着一根羊毛细绳,绳子上系着蓝色、黄色、绿色、白色、红色五面小旗。蓝色小旗象征纯洁无暇的蓝天,黄色小旗象征地肥草茂的土地,绿色小旗象征鲜花竞放的草原,白色小旗象征财源滚滚的畜群,红色小旗象征生活幸福国泰民安。各色小旗上都绘着九匹昂首嘶鸣、扬蹄奔腾的骏马,骏马与骏马之间的空白处,还用蒙、藏两种文字写着:“希望之马奔腾飞跃,愿我们的民族繁荣吉祥。”蒙古包门的上方,绘着一匹奔驰的宝马,腾空飞驰,用来表示他们对幸福的向往。此外,他们穿的坎肩叫马褂,穿的靴子叫马靴,拉的乐器叫马头琴,喝的佳酿叫马奶洒。放牧、出门远行,参加“那达幕”,他们都要挑选精良的马匹乘骑。而且,鞍具、笼头都有一定的讲究,金银雕花鞍、景泰蓝鞍、鲨鱼皮鞍价格上等,质量最好。串拴在一起的五色布和攀胸铃在笼头上戴着。大批文人学士纷纷编故事、写赞词、唱赞歌,为马歌功颂德。《蒙古族婚礼歌》中有首《赞马歌》这样写道:
雄狮般的脖颈啊,
星星般的两眼,
猛虎似的啸声啊,
糜鹿般的矫健。
精狼似的耳朵啊,
凤尾般的毛鬃,
彩虹似的尾巴哟,
钢啼踏碎千座山,
这是新郎骑的骏马,
去迎亲的骏马啊,
汗水洗过的一般,
四蹄踏开幸福的开端。
举行鄂尔多斯婚礼时,“乘马娶亲”中祝颂人有这样一段吟唱词:
前额上面有个太阳,太阳里面有个太阴,脖颈上系着龙王的章嘎(彩带),胯骨上打着经师的烙印。大象般的头颅,鱼鳞般的腭纹。苍狼般的双耳,明星般的眼睛。彩虹般的长尾,丝绒般的顶鬃。每个关节上长满茸毛,每根茸毛上流彩溢金。这匹天造地设的神驹宝马哟,把那美味珍馐抹上你的脑门。伫立在稠人广众间的新郎哟,祝福你幸福太平。金丝编织的马缰,响铃缀饰的嚼环。象牙雕刻的鞍桥,紫檀精制的马鞍。丝绒裁剪的马褥,蟒皮缝连的鞍垫。金鹿皮拧的绊扣,香牛皮做的大鞫。锦制的两条肚带,铜铸的一对镫盘。各种奇珍异宝装饰的枣骝神骘哟,把这圣洁的奶酒向你轻弹。立于神台前面的新郎哟,祝福你贵体康健!
每年农历三月二十一日祭奠成吉思汗时,均是以鲜马奶的祭洒而拉开序幕的。祭奠时,还有一匹白色的骏马格外受到蒙古人的尊崇。据说,它是受过成吉思汗禅封的神马,并是玉皇大帝天马神骏萨尔勒的化身,牧民常把它作为偶像供奉着。据资料介绍,挑选白马时的标准是眼睛乌亮,蹄子漆黑,全身毛色纯白,不能有一绺杂毛,还要带一点粉白、闪光,各个器官不能有伤痕疮疤。轩辕皇帝坐彤车,战胜蚩尤,乘驾的就是“白马”。此外,在牧民的住地,还挂着任其飘扬的禄马风旗,上面刻印着马的形象。蒙古人把它视为是兴旺发达的象征。何谓禄马风旗:“就是成吉思伊金(君主成吉思汗)和全体蒙古人崇奉的白色神马与银合八骏马的马桩。”
此外,杭锦旗伊克乌素有用马命名的白龙马泉、红枣骝马泉。
每逢草肥马壮时,牧民都要举办马奶节、打马鬃节、赛马节。
马是蒙古族的第二生命。一匹马每年能提供2-3千公斤的马乳。马乳是良好的营养品,含糖量比牛奶还要高。马奶酒或酸马奶,对肺结核、气管炎、贫血、消化不良等疾病,疗效甚好。特别是马肉瘦、脂肪少、热量大,能够抵御寒冷和防治心脏疾病。

康雪东(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