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汕尾”得名来自“线尾”
就在此时期,汕尾港开始见之于文字记载了。成书于乾隆十四年的《海丰县志·兵防》载:“康熙五十六年,汕尾港牛脚川增设营房6间,拨兵22名防守。”又载:“巡检司(在)汕尾港,巡检一员、吏一员。”在清雍正九年海陆丰分县的舆图上,也标有汕尾地名,并云:“海丰县南50里至汕尾海边。”汕尾之得名,源于海沙滩的两条自西向东的沙陇线(沙坝),当地称为线,谐音“线”为“汕”,而港口墟集处于沙陇线尾部,故称汕尾。当地有“放了宫鞋去找线”的民间传说和“葫芦头、沙坝尾”之民谚,亦即此谓。并从分县舆图上可看出:在海丰县金锡都辖下的海滨上,汕尾圩、后径圩、坎下城鼎足而立。由此可推断:汕尾港建置和得名的时间,应在清康熙二十四年至五十六年(1685~1717)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