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店镇古名斗山铺,杨店始建于唐朝,因其东西北三面由高而低,恰如三把撮箕灌一个斗,故名“斗山铺”。以杨店镇举办国庆60周年庆
驿站蜚声荆楚。据《孝感县志.斗山驿馆》载:“通往南北之咽喉,军队换防,外交使节往来,以及粮草运输飞马舟车皆无宁日”。朝廷在此设有驿馆,邮亭,传递公文,书信。
宋神宗元丰五年,北宋文豪苏东坡途经此地,有感于十里桃花,流下了“花发颜如醉,风吹面不寒”的千古绝句。后邑人沈明亦有《咏桃驿》诗:“春暖桃花驿,人耕红杏村。戌楼当寺静,涧水过桥浑。雨歇莺迁树,烟销客断魂。承平经百战,闲却几烽墩“。斗山铺便得名”桃花驿“。[3]
明朝中期,有富户杨延松,豪爽好客,急人之急,修义仓,署义馆,办义学,建义桥,立义冢,凿义井,深杨店镇
受民众敬服,知府宋越为其挂匾,翰林王延陈为其作《六义记》,江西参议茅坤为其立传;加之居民杨姓人口日渐增多,人称杨家店,简称杨店至今。[4] 杨店依岗傍水,境内种植很多桃、杏,相传北宋诗人苏东坡谪居黄州路经此地,留下“花发颜如醉,风吹面不寒”的佳句,并感叹“五年一梦南司州”。后邑人沈明据此,作《咏桃驿》诗:“春暖桃花驿,人耕红杏村。戌楼当寺静,涧水过桥浑。雨歇莺迁树,烟消客断魂。承平经百载,闲却几烽墩。”从此,“斗山铺”的名称被“桃花驿”取代。
千年古镇,饱经历史沧桑。据《孝感县志》载:自明朝以后,仅驿馆重建就达三次。
2012年12月,孝南区杨店镇发现明代古墓,[5] 该古墓为明代砖室墓,由于年代久远,青砖内原有木质棺椁已经腐烂。两头宽度不一的墓室在孝南区杨店还是首次发现,墓室四周由青砖垒砌而成,长2.3米,深0.6米,大头宽0.99米,小头宽0.84米。孝南区杨店镇发现明代古墓
清顺治十七年七月,孝感知府张擢士重建斗山公馆,在东门修谯楼,设巡检司衙门,建大戏楼。时已有东、西、北、正、中(店)五条街道,镇周围筑有护城墙,立有胜利门(东)、道和门(南)、朝阳门(中)、承恩门(北)、长乐门(西)五门,商业、服务业、手工业都很发达。太平军攻克杨店时,护城墙和驿馆被毁。后日寇入侵又加上土匪蹂躏,大戏楼被毁(时为1940年,当时四根大柱不倒,人称“虎死不倒地”),同时被毁的还有护国寺。[6]
建国后,杨店发生了显著的变化,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历史古镇焕发出勃勃生机。原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费孝通、省委书记贾志杰、省人大主任关广富、副省长蒋大国、省政协副主席钟书樵都曾到杨店视察工作。[7]
杨店镇曾被中央军委、中宣部表彰命名为“军民共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先进单位”,连续三届被湖北省人民政府表彰命名为“楚天明星乡镇”称号。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