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尔与GE

家乡区县: 济宁市梁山县

    从商业上讲,海尔模式基本的特点可以概括为对内实行以企业忠诚为中心的核心价值体系对外实行以消费者为中心的服务体系。值得重视的是,海尔将其企业忠诚的价值体系上升到“中国造”的位置,而事实上,其企业运作却明显地依赖于总裁张瑞敏的个人思想和哲学。张本人这样阐述自己在企业的角色:第一是设计师,在企业发展过程中不断使企业组织结构适合于企业发展;第二是牧师,不断地布道,使员工接受企业文化。我甚至听到过有人称张瑞敏是海尔的“精神领袖”。
      绝大多数希望以“中国传统文化”为基础去构筑企业文化的企业家,都摆脱不了灵魂中“权谋”的影子,因为中国长期的农业传统根本就没有真正独立的商业文化。海尔文化有什么突破?在我看来,在竞争的层面上,海尔做到了对事不对人的“效率优先”原则,并且将其与“服务支撑品牌”的竞争力构造结合起来,这在中国企业文化的建设历程上称得上里程碑,只不过在我细细研究海尔文化最近几年的发展动向时,我觉得海尔文化并没有真正摆脱利益性的“权谋”影子。首先,海尔的“真诚”是一种双重标准:对提供利润的消费者大讲“五星级服务”,而对供应商则并不真正体现“双赢”,海尔利用自己的市场优势地位打压供应商在业界已不是什么新闻;其次,即使是在海尔广受赞誉的服务体系中,体现的也是中国传统价值观中“大家庭”的那种温暖:东西不一定是最好的,但服务一定是最好的。在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出现不满是正常的,但关键是要有“体现面子的理念”——五星级服务。
     海尔这种服务背后的哲学思想实际上与现代企业质量体系的哲学思想并不完全一致。在现代质量体系中质量体系与服务体系是相互独立的两个体系好的质量是消费者对产品品质的消费要求而服务则是消费者对产品附加价值的再消费,比如GE推行的“六西格码”要求产品缺陷率只有百万分之三点四而不是通过服务来替代“质量”。所以,我对海尔研究的结论是,海尔的成功是一个有时代意义的企业经营策略的成功(将产品功能竞争转化为服务竞争),同时也是有环境意义的企业成长战略的成功,或者更直接地说,是经营机缘与卓有眼光的企业家结合的胜利,然而,这却不是有源泉意义的企业文化的胜利。把张瑞敏思想或海尔竞争战略上升到企业文化的地步,并赋予其“核心竞争力”地位,这是中国职业化环境营造过程中的一个误会。

空瓶子(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