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塞的经济

家乡区县: 陕西省安塞县

安塞的经济

农业: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沿袭广种薄收,耕作技术呈圪塔老犁倒山种地,粮食年平均增长5.9%。

   1966年至1978年,每年坚持春、秋农田基本建设,推广种植“两杂一薯”等高产作物,农业机械、化肥得以广泛应用。13年的统计,共修基本农田15.76万亩,人均1.35亩,可灌面积达3.18万亩。投入化肥由1966年的26吨增加到1978年的2430吨,亩均施化肥增至5.5公斤。粮食年总产由1966年的2728万公斤发展到1978年的2936.5万公斤。

    1989年,安塞县粮食总产由1978年的2936.5万公斤增长到1989年的4512.5万公斤,年平均增长7.38%;人均占有粮食355.24公斤,比1978年前提高了31.35%;农业产值由1978年的1253.9万元增长到1989年的3972万元;人均纯收入由1978年的44元增长到1989年的239.64元,增长了4.44倍。[12]

     2011年,安塞县农业总产值9.23亿元,实现增加值5.17亿元。其中农业产值7.59亿元;林业产值0.39亿元;牧业产值0.95亿元。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播种面积43.3万亩,粮食总产量5.99万吨,油料播种面积3.49万亩,总产0.27万吨。[10]

工业:

    1956年前,安塞还有一些走乡串户的手工业者。据1955年统计,有铁匠3户3人、小炉匠5户9人、木匠3户3人、缝纫铺3户4人、钉鞋绳挽具4户4人。这些人大都农忙务农,农闲务工,主要以修造小农具为主。

     1956年,经过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将县城内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建立了缝纫、木工、铁业、小五金车修4个合作社(组)人员28人,年产值26.3万元。1958年受浮夸风影响,年报工业产值竟达58万元之多。1960年,仅招安公社就办起了发电厂、石膏厂、地毡厂、粉笔厂、农具修配厂、车辆修配厂、火药厂、砖瓦厂、石灰厂、土化肥厂、挖勺厂、山货编造厂、纸炮厂、缝纫厂、火硝厂、副食加工厂、粉条加工厂17个,有职工164人。但因是盲目上马,资金、原料、技术、销路等存在问题,于1961年在国民经济调整中全部下马。

      1970年后,兴起大办地方五小企业风。县上办起印刷厂、农业机械厂、水泥厂、粮油加工厂及牛奶厂(豆制品厂前身)。1970年工业产值41万元。1975年安塞县各公社都办工业企业综合厂和农业企业林、牧场。公社多为综合厂,大队以林、牧场为主。1978年工业产值180万元,比1970年增加4.4倍。

     1989年,国营工业产值405万元,比1986年127万元增长3倍多。[13]

     2011年,安塞县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3.4亿元,其中:长庆油田公司、杏子川采油厂原油生产和机械装备制造完成产值101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98.1%。[10]

玲珑之心(2014-05-0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