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越秀十大景点之黄花72烈士

家乡区县: 广州市越秀区

简单介绍: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位于市区北面的白云山南麓,面积16万平方米,1921年为纪念1911年广州“三二九”起义而牺牲的72位烈士所建,早期墓圆为著名设计师杨锡宗设计,孙中山亲手栽植了青松,后经多次增建,至1935年基本建成。纪功坊上自由神像高擎火炬,象征烈士们为追求自由解放的献身精神。此外,烈士陵园内还有冯如(中国第一个飞机设计师)墓、潘达微墓等。 l911年4月27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同盟会为推翻清王朝,在广州举行起义。起义失败后,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冒着生命危险将散落街头的72具烈士遗骸收殓,购买黄花岗(为一小山岗,时名红花岗,后改名黄花岗)一地安葬之。“黄花岗”一名来源于“黄花”,黄花即菊花,其傲霜节操,于秋同赏,喻为英烈,十分恰当。黄花岗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新羊城八景之一,名曰“黄花浩月”;其与中山纪念堂一道(同为主纪念孙中山先生)于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十大旅游美景,题为“辛亥之光”。

关于广州起义

黄花岗起义中被捕的革命志士

这次起义是孙中山先生领导的十一次革命武装斗争中的第十次。这次起义原定于4月13日(农历三月十五日)在广州发难,赵声、黄兴为革命军的正、副指挥。计划攻占广州后,由黄兴率领一支革命军出湖南,攻湖北﹔赵声率领一支革命军出江西,攻南京。事前挑选了五百名优秀的革命党人为“选锋队”(即敢死队,后来实际增至八百名),起义时由十路军进攻两广总督署、广东水师行台、警察署、军械局、炮营、电信局等,打开广州城各大门,在小北门迎接新军入城等作了较充分的准备。

由于海外的募款和购买的武器未到齐,以及临近起义前(农历三月十日)温生才刺杀了清政府在广州的将军孚琦,清政府加强了戒严防范,并全城搜查革命党人,因而起义被迫延期至4月27日。赵声以及在香港和广州附近各县隐蔽待命的数百名“选锋队”,在起义前一天下午才得到了最后确定起义日期的通知,因而未能赶到广州集中,黄兴便将原计划十路进攻改为四路进攻。但发难时只有黄兴自己率领的一路参加起义,其余三路的领导人陈炯明、胡毅生和姚雨平借故逃避,致使这三路选锋队无人领导,又无法领到武器,未能参加战斗。

1911年4月27日下午五时三十分,黄兴在形势十分不利又不得不起义的情况下,毅然率领革命党选锋队一百多人,各人手臂上一律缠着作为起义标志的白布,脚穿黑色橡胶鞋,从现越华路的小东营指挥部出发,一直攻入两广总督署。在莲塘街吴公馆,同样装束的革命党选锋队三十多人在喻培伦、饶国梁等率领下同时奔袭总督署。黄兴率领队伍攻入总督署后,准备活捉两广总督张鸣歧,迫使他号令两广清军反正。但张鸣歧闻风声后躲到水师行台,革命党遂放火焚烧总督署后退出。此后黄兴和喻培伦所率领的革命党人分成几路,与敌人展开了激烈的巷战。当日,原来准备响应起义并作为起义军主力的清政府的部分新军和巡防营等,因起义前被清政府收缴了武器,或因联络不上而没有参加起义﹔有的因起义时没有在臂上缠上作为标志的白布而发生误楚,致使革命党人因敌我悬殊等原因而失败,但革命党人在起义中英勇战斗,不怕牺牲的大无畏革命精神,给清政府沉重的打击,为同年十月十日武昌起义瓦解清政府统治奠下了基础。

在战斗中和失败后,被残杀的革命党人,遗体血肉模糊,陈尸于街头示众,惨不忍睹。同盟会会员潘达微先生冒险挺身而出,不顾满清当局禁令,以《平民日报》记者的公开身份,5月3日,组织了一百多人(收尸人),把散落并已腐烂的七十二位烈士的遗骨收殓及葬于此,使一代英烈的业绩彪炳史册,永垂不朽,激励着一代代的中国人民。

2起义过程编辑

zxcvbnm(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