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溪南镇总面积40.66平方公里,下辖21个村委会,总户数16683户,总人口67927人。2011年,全镇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8亿元,比增15.5%;工业总产值54.22亿元,比增17.11%;农业总产值7.65亿元,比增16.96%;农村人平收入5762元,比增13.47%;税收6091万元,比增5.21%,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245万元,比增4.56%。【经济发展】 全镇29家规模上企业实现产值38.5亿元,占工业总产值的71%,比增36.92%;外贸出口持续增长,实现外贸出口额3653万美元,比增36.8%。华达茂完成投资3070万元,安装新生产线4条,华易塑胶玩具有限公司完成投资1550万元,洁源垃圾发电厂完成投资7624万元。至年底全镇工业企业411家,个体工商户1624户。
溪南镇有国家级水稻万亩高产片、省级下岱美无公害蔬菜生产基地、省农业机械化示范基地、董坑草莓生产基地、狮头鹅良种核心群基地、六合围水产养殖基地等6大基地。完成苏溪围江堤建设项目,苏溪围海堤建设项目通过上级验收。2011年争取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404万元,主要用于建设、改造斑洲片区上岱、下岱、外蚁、弓兜4村共233.33公顷中低产田;争取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示范镇项目资金1000万元,解决个别片区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田食水难等问题;做好水利围内清淤及渠堤绿化整治,改善围内排灌条件。
【基础设施建设】 全年共投入资金300多万元用于扩建、美化南美路商业街,建设福祥路排水沟砌石工程,配套茂南中学前排污沟,实施茂南路的口厝、外蚁厝区路段水泥化建设,修整金南南路、茂南路、金山路、工业一横、凤东路、面前湖路、新沟尾路、银东三横路素土路等。加快道路绿化,完成道路绿化总长1500米。投入资金14万元完成公厕改造7座,帮助塘陇、仙市、西社等村争取“户厕”改造补助共81万元。
【社会管理】 开展工业用电大户清理核查,全年新增纳税人57户,4户个体户升级为企业。开展社会治安突出问题集中整治和打黑除恶专项斗争,重拳打击涉赌、涉毒、涉枪、涉恶等各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及重点路段的视频监控建设;开展网吧及文化市场整治,清除校园内外安全隐患。整治洁源垃圾发电厂周边乡村环境,配套建设农民休闲活动场地和设施。规范土地管理,积极开展违法违规建设用地专项清查整治,全年共拆除违章建筑63宗。北社村被评为省级卫生村、市级生态示范村。
【民生事业】 全年发放各类民政救济款439万元。发放扶持资金43万余元,帮助贫困户发展生产,资助22个贫困户子女完成学业;投入35.5万元完成16户贫困家庭的对口帮扶;争取资金帮助37户困难户进行危房改造。全镇共有63914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到99%。落实就业再就业工作,新增就业岗位1265个,转移就业、再就业860人,安置农村劳动力795人;及时处理劳动纠纷18宗。全年出生人口586人,落实“四术”474例,在全区率先完成计划生育服务所的规范化改造、升级。成立溪南镇党员义工社,组织开展志愿者义务服务活动。落实惠农补贴政策,全年共落实种粮补贴129.3万元,能繁母猪补贴12.1万元,农机购置补贴51.9万元。
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对弓兜、内厝两所小学进行撤并。全镇高考上线共有130人,上线率达64.4%,其中本科线4人。中考考上直属中学共有240人,其中金中2人,澄中、汕头一中共53人。溪南中学被评为区一级学校。配套建设村级农民公园、农家书屋和灯光篮球场等健身、活动场所,定期开展各类文体活动。依托承启园、唐伯元纪念馆和各村文化公园、文化室等平台,挖掘利用民间文化资源,积极开展丰富多彩、具有地域特色的乡村文化活动。西社村被评为全国文明村,镇被评为汕头市法制宣传教育先进集体。
【镇人大选举及政府换届】3月8日,召开溪南镇第十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六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镇政府工作报告》、《2010年镇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和2011年财政预算(草案)报告》以及《镇人大主席工作报告》,选举杨惠文为镇人大主席,林伟才为镇人民政府副镇长。镇人大代表、列席人员共170多人出席会议。
9月20日上午,召开溪南镇第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会议审议通过《镇政府工作报告》、《镇人大工作报告》,选举杨惠文为镇人大主席,许璇英为人大专职副主席,黄初生为镇人民政府镇长,林伟才、陈健英、蔡伟强为副镇长。人大代表、列席代表共160多人出席会议。
【镇党委换届】7月25日上午,召开中共溪南镇第十五次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了党委工作报告和纪委工作报告,选举产生杨惠文、黄初生、蔡伟涛、林伟才、林波、李典珣、蚁锐源、王超宜、潘齐堡、许桂钦、魏思超为镇党委委员,杨惠文当选为镇党委书记,黄初生、蔡伟涛当选为副书记。全镇共182名党员代表参加了本次会议。
【村委会换届选举】 1月28日,溪南镇开始进行第五届村委会换届选举,至2月26日,全镇21个村全部完成换届选举。共选出村民代表1060名,其中女代表361名,每村的女代表数都占全部村民代表数三分之一以上。选举产生村委会成员82名,其中村主任21名、副主任23名、委员38名(其中女委员20名),平均年龄45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53名。
【西社村获“全国文明村”称号】 12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工作表彰大会上,溪南镇西社村被授予“全国文明村”,这也是汕头市村镇一级唯一获得全国文明村镇单位称号的乡村。西社村不仅拥有修葺一新的宗祠、宽敞整洁的水泥道路、古色古香的亭子,还建设有城市住宅小区所配套的休闲娱乐设施:有一个垃圾场被改造成开心剧场,器材齐全;有一座面积达5000平方米的“莲影公园”,设有灯光篮球场、健身广场;有一栋三层楼的村民休闲综合楼,设有农家书屋、舞蹈厅、电视厅和乒乓球室;有一个面积达3000平方米的标准游泳池,是溪南镇的文化活动中心。
【党员义工社、连心社】 6月,溪南镇创建“党员义工社”、“连心社”服务平台,党员义工社根据义工的专业特长和群众的帮扶需求,分别建立党员义工信息库和困难群众信息库,组建了文教、农技、医疗等6支专业队伍,方便党员开展义工服务。党员义工社人员组成遵循自愿与引导的原则,镇机关各部门、村两委的全体党员干部必须参加,其他党员干部自愿报名,同时重点发展入党积极分子作为义工社的有力补充。至12月底,党员义工社共有注册义工320多人。党员义工社在全镇广泛开展环境整治、维稳维权、党建宣教、帮扶帮教等社会公益服务活动,使困难群众感受党组织的温暖。
【农民公园】 从1998年开始,溪南镇结合村庄整治,因地制宜,利用边角地、空旷地或者清理违章搭建物后腾出来的场地,以村为单位建设文化公园。至2011年底,全镇共建成文化公园17个,文化室22个。各村在建园过程中,注重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当地的地形地貌,深入挖掘当地的文化习俗,使每一个公园都别具风情,别有韵味。西社村对村前小河涌进行整治,沿河修建长达400多米的文化长廊。文化长廊上建有6座亭子,通过亭子命名和对联,体现出“修身、施政、齐家、处世、治学、创业”的内容,还请来书法家,在长廊上书写成语故事、名家名言,并依照潮汕百屏花灯,画上传统的民间故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