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山寺群位于高州市之西的观山上,观山东临鉴江,南对南宫岭,地理位置优越,相传为西晋永嘉间,道士潘茂名飞升处,一名仙山,又名升真冈。
冈顶旧有升真观,石香炉在焉,观废。万历年间,知府张邦伊创建观山寺,世传有金玉二井,潘真人于仙坡炼丹,烟通金井则黄(井今无考,相传在今之金井岭),通玉井则白。玉井久堙。崇祯二年,邑人李为相浚后构亭于右山。寺内飞檐流角,庙宇如林,红柱绿瓦,山伴水色、水衬山美,山清水秀,风景迷人。
明代以来,这里先后建起了观山寺、玉泉寺、吕仙殿、潘仙殿、报德祠等寺庙建筑群。
民国期间,又开辟了中山公园,建有中山亭、若虚亭、茂植亭、咏风亭、襟江亭、旷怡亭和断碑亭等建筑,使观山增添了不少色彩。在这些建筑群体的各个不同地方,分别树有各种碑记,其中有诗碑、记事碑、记功碑、捐题碑以及各个名家题词手迹碑记等。在山上的断崖处,还有摩崖石刻,这些建筑群体和石刻群体,结构有序,典雅大方,颇有风韵。
观山寺群中,最有特色的要数观山寺、玉泉寺等,但由于历遭严重破坏。如今尚存的只有玉泉寺、吕祖殿、潘仙殿、报德祠,其余的建筑被破坏拆除。但山光水色,景貌依然。
观山寺群是以道教为主体的宗教群体建筑。在中国历史上,林林总总的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名目繁多,结构复杂。代表着相应宗教信仰的宗教建筑也遍布各地,其中佛教和道教尤为突出。观山寺群是属于道教的群体建筑。包括潘仙殿、观山寺、玉泉寺等。
宗教是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并且渗透于社会生活的广泛领域,从人的价值取向,道德观念、审美情趣,到风俗人情、节日禁忌、日常生活,都会感受它的影响和作用。
人们只有深刻理解宗教所表现的理念,才能真正把握有关审视和欣赏对象的意蕴、情趣、从而提高审视和欣赏水准,取得高层次的取获。观山寺群是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