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永乐年间,“燕王扫北”,定都北京,大批回族从南方迁徙北上,落户于北京,使南方的清真饮食制作技艺传入北京,促进了北京清真饮食的发展。从元、明两朝到清,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北京的清真饮食品种已十分丰富,至今仍为北京各清真饭店特色菜的“它似蜜”、“桂花羊肉”、“芝麻里脊”、“盐爆散丹”等,就是曾经的清宫御膳菜品。
民国时期,随着民族工商业的发展,北京的清真饮食业形成了成熟的市场。在前门一带开业的清真餐馆就有:元兴堂、两益轩、同和轩、同益轩、西域馆、西圣馆、庆宴楼、萃芳园、畅悦楼、同居馆(馅饼周)、恩元居(炒疙瘩)等数十家。另外还有中山公园的瑞珍厚、东安市场的东来顺和西单的又一顺等。1930年,在繁华的西单路口,清真饭庄“西来顺”的开张营业,立即轰动了京城。其中原因是出任西来顺饭庄经理的是名冠京城的清真厨师诸祥。诸祥原名诸连祥,是著名的清真菜肴革新家。他因烹饪技艺高超,清末曾到皇宫御膳房任职。民国初年,又到“两益轩”等饭庄指导烹调技艺,带出了许多高徒。诸祥见多识广,思想开明,在清真菜的革新上,大胆吸收了西餐和中国南北菜肴的一些技艺,创制出“炸羊尾”、“生扒羊肉”、“炒甘肃鸡”、“油爆肚仁”等新的清真菜肴百多种,并首创清真海味菜肴,在同行和食客中享有盛名。京剧大师马连良是回族,经常到西来顺宴客和用餐,并与诸祥结下深厚友谊。由此带动了许多文化、戏剧界的名流,竞相光顾西来顺。北京和平解放以后,全国政治协商会议、新疆和平解放会议等许多重要会议,都曾在这里举行招待宴会。在诸祥等许多清真烹饪大师们的革新努力下,北京的清真饮食在京味饮食文化中已独具特色,名闻遐迩。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