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荟苹 英贤辈出
运城市是浩翰的中华文化海洋中的一座“宝岛”。当华夏文明进入有文字记载的殷商时期,第十一代王高宗武丁举傅说为相。使商王朝得以中兴,为史家所称道。这位贤相便是今平陆县人,他不仅在治国方略上显示出卓越的才能,而且发明的“版筑术”在中国建筑发展史上占有开先河的地位。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霸、战乱不已,人民他受兵燹之苦,时汾阴人张仪入秦为相、提出“远交近攻”的军事外交策略,游说诸侯,为兼并六国,建立统一的秦王朝立下汗马之功,成为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与之同时代的还有大思想家、教育家荀况(今新绛县人),他的著作《荀子》千百年来一直深刻影响着后人.被公认为世界文化宝库中的经典传世之作。西晋时期,官至“司空”的著名地图学家裴秀(今闻喜县人),总结前人制图经验,提出了“制图六体”,最早将比例尺、方位、距离、地貌标高等技术用于地图的绘制,在世界地图史上占有重要位置,与古希腊天文学、地图学家托勒玫并称为世界古代地图文上东西相辉映的两颗明星。他所绘制的《禹贡地域图》、《地形方丈图》为中国历史地图的珍贵文献。
隋、唐与两宋,是中国封建社会得到充分发展的时期。此时河东大地更是英贤辈出,各领风骚。生于隋绛州龙门(今属万荣县)的王通,19岁便怀着“济生之心”西游长安,向隋文帝进《太平十二策》,提出“尊王道,推霸略,稽古验今,以安天下”的治国方略而饮誉海内。后在故乡设教授徒,唐初的贤臣名将魏徵、李靖、薛收、房玄龄、杜如晦等皆出其门下:王通弟王绩、孙王勃皆为名重一时的文学大家。尤其王勃,被尊为“初唐四杰”之首。他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兵长天一色”的佳句更是千古隽永,胳灸人口,被后人推为“观止”之作。唐代的历史因了诗歌的璀灿格外辉煌,而根生于河东大地的诗人、文豪更是灿若繁星。王维、卢纶、聂夷中、司空图、耿讳(均为今永济市人)等,用他们一首首令人拍案叫绝的作品使唐代的诗坛异彩纷呈。唐王朝的式微并不意味看文学艺术的衰落,“安史之乱”后的中唐时期,被后来列为唐宋八大家之一的文学巨匠柳宗元振臂而出,在与韩愈积极倡导古文运动的同时,写出了许多千古不朽的佳作,他所著的《柳河东集》,在中国文学史上永远鼓荡着自强不息的革新精神。宋代,陕州夏县(今夏县)人、著名政治家、史学家司马光主持编撰了《资治通鉴》。这部不朽的编年体巨著,不仅为尔后历代统治者视为治世宝鉴,而且被后世学者视为政治历史学研究的经典。中国文学史上可与唐诗宋词相媲美的是元人杂剧,而居元曲作家首席地位的关汉卿便是河东解州(今运城市)人。他一生创作了66部杂剧。其中《窦娥冤》、《望江亭》、《单刀会》等久演不衰,在个国戏剧史上独树一帜。
在这个时期,河东市的教育事业已相当发达,以教育治家、兴家,名臣累世的三晋望族裴氏、王氏、薛氏、柳氏更是门庭显赫。其中以闻喜县裴氏影响最大,史称“将相接武,公侯一门”。尊师重教,蔚然成风,书院林立,学者云集。明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薛瑄,为官刚正不阿,廉沽爱民,致仕后回乡设教授徒,创立“文清书院”,形成“河东学派”’“秦楚吴越未学者救百人”,文章道德,蜚声海内。仅有清一代,进士及第者达367人。
几千年来.这块土地上不仅孕育了众多名标青史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教育家、历史学家、而且孕育出了众多威震华夏的勇武战将。战国时河东稷(今稷山县)人廉颇,骁勇善战,公而忘私,顾全大局,“将相和”的故事成为千古美谈。唐代大将军、绛州龙门(今河津市)人薛仁贵,高宗时期率军战胜九姓突劂于天山,威名运播边陲;其于平阳郡公、左卫大将军薛讷镇守边疆,战功显赫,特别是东汉名将关羽(今运城市人),忠肝义胆可昭日月,英武盖世威震华夏,与儒家始祖孔于被后世尊为文武二圣,祭祀庙宇遍布神州、远及海外,其精神品格为全球炎黄子孙世代崇敬。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