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禹治水
尧在位的时候,黄河流域水灾严重,庄稼被淹,房子被毁,毒蛇猛兽频频出入,伤人伤牲口。
于是,尧召开部落联盟会议,推荐鲧(音gǔn)去治理洪水。
鲧花了九年时间治水,却只懂水来土掩,造堤筑坝,结果洪水冲塌堤坝,水灾反而更凶。
舜接替尧当部落联盟首领以后,亲自到治水的地方去考察。他发现鲧办事不力,就把鲧杀了,又让鲧的儿子禹去治水。
禹改变了父亲的做法,用开渠排水、疏通河道的办法,把洪水引到大海中去。经过十三年的努力,终于把洪水引到了大海里。为了治水,禹到处奔波,多次经过自己的家,都没有进去。有一次,他妻子涂山氏生下儿子启,婴儿正在哇哇地哭,禹从门外经过,听见哭声,也狠下心没进去探望。
禹治水时,黄河中游有一座大山,叫龙门山(在今运城河津西北),奔腾东下的河水受到龙门山的阻挡,常常溢出河道,闹起水灾来。禹到了那里,观察好地形,带人开凿龙门,把这座大山凿开了一个大口子。这样,河水就畅通无阻了。
后代的人都称颂禹治水的功绩,尊称他为大禹。
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愚公召集全家人商量:“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这两座大山,直通豫州,达到汉水,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您的力气,像魁父这样的小山丘也不能铲平,能把太行、王屋怎样呢?再说把石头和泥土往哪儿放呢?”大伙纷纷说:“把土石投到渤海边上、隐土的北面。”
于是,愚公率领子孙当中能挑担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掘土,用箕畚把土石运到渤海边上。邻居姓京城的寡妇有个孤儿,才七八岁,也蹦蹦跳跳前来帮忙。夏去冬来,才能往返一次。河曲智叟嘲笑并阻止愚公说:“你太不聪明了!就凭你在世上这最后的几年,剩下的那么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根草木,又能把这大山怎么样?”愚公长叹了一口气说:“你思想太顽固,顽固得不开窍,连个寡妇、孤儿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我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永无穷尽,可是这两座山却不会再增高加大,还愁什么挖不平呢?”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山神知道了这件事,害怕愚公挖山不止,就把这件事禀报天帝。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了,就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起两座大山,一座放置在朔方东部,一座放置在雍州南部。从此,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的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交通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