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天河公园

家乡区县: 广州市荔湾区

天河公园,是区属综合性公园,位于广州天河区员村,西靠天府路,南连黄埔大道,北接中山大道,来往交通十分便利。公园总面积为70.7公顷,水体面积占10公顷。天河公园以自然生态景观为主要特色,公园规划为五个功能区:百花园景区、文体娱乐区、老人活动区、森林休憩区、后勤管理区。

生物资源编辑公园内有乔木、灌木、花草、棕榈、竹子等100余种植物,并有20多株百年以上老树和园内特有的万余平方米的水中森林。

3历史沿革编辑

天河公园的前身最早是石牌林场。民国十七年(1928年)12月5日,当时的广州市政府召开了第176次行政会议,决定在地处广州与黄埔之间的中心地带员村开办广州市政府林场,又名石牌林场,占地174公顷。

解放后,由广州市建委园林处负责石牌林场的育苗造林工作。绿化造林工作完成后,1957年把石牌林场改建为森林公园,1960年改名为东郊公园。

根据《关于加快城区工作改革的若干决定》(广州市政府穗府〔1985〕44号文)中有关“园林绿化实行市、区分级管理”的原则和《关于请求市进一步下放管理权限问题的批复》(穗府办〔1992〕192号文),东郊公园于1994年12月27日移交天河区政府管理。

1996年,广州市市政园林局委托广州市园林建筑规划设计院对东郊公园进行了详细的总体规划。1996年对公园进行了完善的总体规划后,拆除了天河公园周边10多万平方米商铺及其他经营性临时建筑,“拆墙透绿”,“拆店复绿”,铺草植树,还绿于民,把公园围墙全部改建为通透式围墙。

1997年1月1日起正式命名为天河公园。投入4000多万元,完成了公园南、北大门、中轴广场、百花园景区、奇石馆等的首期建设工程。

1998年到1999年,又投入了4000多万元,完成了公园西门、新塘湖堤、天府路沿线林相改造等工程,在园内复建了在国际园林博览会上获得多项大奖的“粤晖园”、“粤秀园”等园林精品。经过多年建设和改造,公园面貌一新,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生态环境大大改善。

2000年以后,因建设后公园养护面积大增,为解决公园经费问题,由区园林办每年拨给公园200万元作为公园30万平方米草地的专项养护费。

2001年下半年,公园开始尝试社会化管理,把卫生等部分项目向社会专业公司承包,同时裁减农民工,把农民工从原来的200多人裁减到几十人。

2003年成为广州市第一个荣获“广东省生态示范园”称号的公园。[2]

广州日报报业集团于2006年与天河区政府合作,选址天河公园,打造了全国首个报业文化读者公园。[3]

2014年,广州决定选址广州天河公园,建设无障碍“爱心公园”,整个工程建设在2014年年底完成。该项工程将包括整个公园的无障碍建设改造,除在公园内新规划一条专门的指引性盲道,还将加设一整套无线引路发射装置,每位残疾人入园后凭免费派发的一套信号接收装置,在公园范围内即可接收发射系统根据残疾人定位,享受系统智能化的一系列公园景点介绍、路线规划等提示服务。

妈妈(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