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真实的李卫并不是出身于市井的小混混,而是江苏丰县一家家境比较富裕的人家。康熙五十六年,李卫花钱捐了一个官。《清史稿·李卫传》载:李卫“入赀为员外郎,补兵部。康熙五十八年,迁户部郎中。”
据《小仓山房文集》载,李卫在户部供职期间干了一件让当时还是亲王的胤禛刮目相看的事:当时分管户部的一位亲王每收钱粮一千两,加收平余十两。李卫见状当然是为百姓做主,但又不好直接与亲王为敌,因此他先是劝亲王收手,但李卫屡次谏阻都不听,李卫只好与他对着干了,不畏权贵,于是在走廊上置一柜,写着“某王赢钱”,使这位亲王十分难堪,只好停止多收。雍正十分看重李卫“勇敢任事”的优点,一继位就任命李卫为云南道盐驿道,次年擢升为布政使掌管朝廷重要税源的盐务。
李卫不识字,却能做一个好官,因为他嫉恶如仇,头脑机灵,敢爱敢恨,为民做事。大字不识 由于李卫的官是捐来的,并不是科举出身,所以他大字不识几个。他的师爷等人起草公文奏章,都要读给他听,有不合意的地方,他就口述修改,而且往往能切中问题要害,对此大家佩服得五体投地,总以为有神相助。李卫的过人机智由此可见一斑。李卫在公干之余喜好听人说书,每遇到忠贤遭到不平,李卫就会呜咽、愤恨,甚至拔剑而起。
因为自己不识字,为百姓做事不是总能恰如其分,有时要花费比别人多得多的功夫与力气,正因为自己识字不多,所以李卫对文人、对文化事业非常看重。建学校,鼓励学生读书这些事他都做过。历史上记载,他曾出钱修过浙江通志,建过书院,给在读士子以丰厚的膏火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