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边镇有两个:一个是广东省英德市水边镇;另一个是江西省吉安市峡江县水边镇。位于英德市西南部,东经113°40′,北纬24°15′,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大洞、沙坝、西牛、连江口镇交界处。
历史沿革
建制于明洪武二年(1369年)因地处水边水岸而故称,属英德县流陈图。清光绪十二年(1886)改设为流陈分局。1949年改为水边乡,1966年改为水边人民公社,1983年7月撤社建区,1987年4月改为镇。
行政区划
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民委员会。2003年底,镇区建成面积1.3平方公里。墟镇防护体系工程已立项兴建,拟规划建设成为商贸区、行政服务区、生活区、教学区等四大功能区域。
交通通讯
水边镇位于英德市西南部,东经113°40′,北纬24°15′,东西长10公里,南北宽17公里,面积170平方公里,大洞、沙坝、西牛、连江口镇交界处。
水边镇位于英德的西南部,距英德市64公里,1993年经省人民政府核准为革命老区。地处小北以西3公里,属偏僻山区,大部分为低谷山地,亚热带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1℃,年降雨量1880毫米、东北面小北江河环绕,西南面与大洞镇贯通,林业用地13.2万亩,森林覆盖率68%。总面积为103平方公里,辖8个村委会和1个社区居委会,139个村民小组,2003年底,全镇总人口18515人,均为汉族广府民系,其中农业人口17052人,占总人口的92%;非农业人口1463人,占总人口的8%。此外,华侨、港澳台300多人。小北江中下游的交通枢纽。水路连接大北江,有200吨货运码头一个,上航可直达韶关、阳山,下航直达广州及珠江三角洲地区。公路经沙坝、九龙与107国道贯穿,经英德市与京珠高速公路、英佛公路、银英公路连接;环库公路经黎溪大桥、银英公路可达清远、广州。
有线电话已在全镇开通,图文传真,互联网已全面开通,移动电话信号覆盖率达85%;有线电视进村入户;水陆交通便利,年货物吞吐量达200万吨的水边码头已建成、水路连接大北江,北航直达阳山县,下航直下清远,三水入珠江。新铺设的二级柏油路从北向南贯穿全镇,经西牛、九龙于107国道贯通,东沿浛洸英(德)银(盏)公路达清远。热水公路已完成水泥路面的铺设与环库公路、白坑公路、六九公路、西大线构成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电力充足、电价低廉。墟镇食水工程已建成投入使用,为投资置业提供强有力的保障。
经济状况
2003年,国民经济总产值6500万元,其中第一产业4853万元,占总产值的75%;第二产业1213万元,占总产值的19%;第三产业434万元,占总产值的6%。农业方面以粮食生产为主,兼有林业基地。优质米、蚕桑、蔬菜、粉葛、淮山、沙糖桔、笋竹是当地主要农经作物。工业方面有水电、用材竹加工、塑料厂等。矿产资源主要有稀土矿、白石、大理石等。水边镇自古以来是沙坝、水边、大洞镇农副产品的集散地,农贸市场活跃,有专业市场3个,总面积3000平方米。
水边镇雨量充沛,资源十分丰富,现有来骨干企业红星水电站,99年建成的马槽坑电站和2000年建成的杉坑电站,总装机容量达1600千瓦,年发电量达650万千瓦时,今年镇政府又投资80万元装机200千瓦的黄竹电站已基本竣工,,预计10月份可投产,小水电是水边镇的经济支柱产业。同时,还引进外资兴办了水边铁厂、淀粉厂、家私半成品厂、朔料制品厂各1间和民办的4间竹签厂。今年实际乡镇企业总产值1498万元,增加290万元,增长24%。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