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检心(1804~1869年),清代著名理学家,原名立人,号子涵,今内乡县东王营人。王检心出身官宦之家,清道光五年(1825年)中举,历任江苏省句容、高淳、仪征、宜兴、铜山、兴华等县知县,后直升隶候补道、封文林郎、奉直大夫、晋赐中宪大夫。
王检心为官体察民情,关心百姓疾苦。在高淳任职期间,创建义学义仓百余所,募捐筹修永清桥。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冬,仪征青浦河决口,检心倍加关注,漕运粮米,以赈灾民。清咸丰二年(1852年),在铜山因军备防守有功,被咸丰帝赐戴花翎。同治元年(1862年),加按察使衔,六月,太平军进攻内乡,乡绅共推检心任城防一职,至同治六年(1867年)卸任,潜心休养。检心对理学造诣颇深,晚年曾与李堂阶、左宗棠、魏振峰组成理学社,成为清代理学家。著作有《易经治约》、《春秋本义》、《四书存真》、《礼传合抄》等20余种,并于同治八年(1869年)修《内乡通考》。据《内乡县志》记载,王检心死后,其藏于内乡县马山口镇朱庙村境内。
王涤心(生年无考,1849年病逝),为检心胞弟。道光十二年(1832年)中举人,历任直隶省唐L山平山等县知县,后任晋州知州,又升为陕西候补道。政声卓著,晚年告归,主讲于菊潭书院。著有《续易备忘录》、《洛学拾遗》等,修有《平山县志》。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