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州根子镇

家乡区县: 广东省高州市

根子镇地处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东南部,北亚热带,属丘陵地带。该镇盛产荔枝,驰名千里,是“国家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
根子镇也是历史名人潘茂名的故乡。西晋末年,在今高州根子浮山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历史上的潘州、茂名县,今天茂名市名的由来,无不与之陈陈相因。

根子镇地处广东省茂名市高州市东南部,距水东港40公里,到湛江机场120公里。 与市分界、泗水、谢鸡、新垌镇接壤,毗邻电白县羊角、霞洞、黄岭镇。本镇通行涯话(即客家话),是高州为数不多的以讲涯为主的乡镇;地处北亚热带,属丘陵地带,全镇总面积87平方公里,截止至2004年底,该镇下辖17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总人口68000人。

该镇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公路密度为5.6公里每平方公里,实现了村村通公路,是茂名市第一个实现镇村公路硬底化的乡镇。推进农业产业化发展步伐,进一步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形成了以果、菜、养殖为支柱的农业生产基地。

改革开放以来,该镇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999年,全镇社会总产值10.3亿元,工农业总产值6.3亿元,人均纯收入5215元,连续六年被高州市评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十强镇”,1998年被评为“全国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先进单位”和 “全国农村党员、干部实用技术培训先进单位”。
农业

2008年全镇水果总面积达8万多亩,总产量3.8万吨,产值1.9亿元。荔枝种植有2000多年的历史,以“六之最”而驰名中外,被国家技术监督局定为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被誉为“中国荔枝第一镇”。
全镇荔枝面积7万亩,投产面积6.7万亩,总产量2.8万吨,产值达1.58亿元。积极抓好农业内部结构调整。
2008年实行“稻一稻一菜一菜”的耕作制,建立以东西、南北公路走向的五大北运菜生产基地,全镇冬种北运菜1.2万亩,产量2.36万吨,产值2361.1万元。重视和支持养殖业,养殖业稳步发展。
2008年全镇共出栏生猪5.3万头,三鸟243.6万只,实现产值1亿元。确立“以农业为基础,以农促工,实行农、工、技、贸一体化”的发展路子。农副产品加工工业发展较快,成为粤西地区最大的圆肉和红烟生产加工基地。

工业

2008年全镇工业企业310家,产值1.68亿元,乡镇企业1718家,从业人员达6333人,产值5.27亿元,上缴国家税金828万元。
第三产业

以荔枝文化为依托,加快旅游景点设施建设。通过镇政府的不断努力,不断投入,已初具规模,形成了荔枝贡园、柏桥中心村、观荔亭、浮山岭四大旅游景区。观荔亭是“茂名市乡情一日游”景点,被茂名市评为“十大旅游景区”之一,被省推介为生态农业旅游风景区。随着农业旅游景区的建设更加科学、完善,上档次、上水平并初具规模,旅游观光的游客、学者、中小学生越来越多,已达100万人次,有力地促进了第三产业的发展。
特色产业

根子镇是“国家白糖罂、白腊荔枝生产基地”、“国家荔枝标准化示范区”。2000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亲临视察,并在观荔亭亲手种植金蜜荔,还访问了农户。中央及全省市许多领导亲临视察指导工作,也有不少专家、学者、港澳台同胞和外国客人前来考察、观光。
根子镇以荔枝“六最”驰名中外,成为“中国荔枝第一镇”。

历史最久。在秦朝末期就有荔枝生产。柏桥村有个贡园,树龄多在500年以上,被誉为“荔枝博物馆”。据史载,唐朝高力士贡奉给杨贵妃品尝的荔枝摘于此园,因此根子被称为“大唐荔乡”曾任清朝两广总督诗人阮元也因此有“新歌初谱荔枝香,岂独杨妃带笑尝。应是殿前高力士,最将风味念家乡”的佳句。
面积最大。地处丘陵地区,气候和地形都最利于荔枝生长,已形成了一望无际的荔海,面积已达7万亩,是荔枝种植面积最大的乡镇。
产量最高。荔枝管理实行科学化,年年丰产,挂果面积逐年增长,1999年产量2.2万吨,且年产量以20%速度递增。荔枝产量为全国乡镇之最。
品质最优。种植荔枝得天独厚,品质优良,品种有白糖罂、白腊、黑叶、妃子笑、桂味、三月红、糯米糍等十多个,白糖罂、白腊、黑叶为当家名优品种。白糖罂被评为广东省早熟优质荔枝第一名,被第三、四届中国农业博览会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成熟最早。荔枝每年5月初开始成熟,5月中下旬开始上市,比其他地区早熟20-30天,是全国荔枝成熟最早的产区。
市场最广。荔枝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出口港澳及国外。

蓝咏诗(2014-12-1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