潭头镇地处高州市西北部,是一个边远的山区老区,与信宜市镇隆镇接壤,总面积为76.3平方公里,辖14个村委会和1个居委会。
潭头镇位于福安市西北部山区,北邻寿宁、泰顺、东毗柘荣,距城区16公里,104国道纵贯东部全境,达12.5公里,辖29个村委会,人口3.8万人。面积156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2.95万亩,林地18万亩,森林覆盖率79.3%;北部的吴道仙顶山脉余脉和西部的鹫峰山脉余脉在潭川交汇,形成东溪、武陵溪两大流域,水力资源可开发潜力大,常年流量分别达88立方米、183立方米,水力能源贮藏分别达2.4万千瓦、1.3万千瓦。潭头镇素有“芙蓉李之乡”的美誉,芙蓉李种植面积达3.1万亩,年产鲜李果2.8万吨;茶叶面积2.4万亩,年产千茶1750吨。随着宁德市重点项目——潭头电站的开发建设,形成潭头仅存,闽东少有的“十里平湖”,与潭太公路沿线的郭鸣琳墓、朱熹“洗心台”、灯烛拱木廊桥、西坑虎岩山等连成一线,建设潭川生态旅游线,发展生态旅游极具优势。1991年被列为全省首批“科技示范乡镇”,2005年被列为全省“生态建设示范镇”,系闽东23个重点乡镇之一。潭头镇近年来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势头,党的建设、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得到加强。潭头镇还是块红色的土地,有众多的老区基点村,是詹如柏烈士、陈挺将军的家乡。
由察阳(韩阳)向北溯流三十里,其地盘而雄踞,其势渺而清幽,西山垂祭百丈、泉清且急,东天列峦重叠,峰秀而立,北呈鲤岗独氽深潭,南现双川分而复合,邑人自南宋朝始迂居焉,赋此地曰“潭川”。
宜和七年(公元一一二五年)结庐于溪坂绍兴十六年(公元一一四六年)绿波臣肆虐汪洋一度仅存废墟基石遂再迂对岸地名“潭头里”赋名曰“潭头”。民国二十四(公元一九三五年)设“潭夏乡”;公元一九四九年八月解放;公元一九五0年设立“潭头区公所”;一九五五年撤并上白石区公所;一九五九年恢复设立“潭头区公所”;一九六四年改“潭头人民公社“;一九六六年改“潭头公社革命委员会”;一九七七年改“潭头公社管理委员会”;一九八四年改潭头乡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六月四日经省府批准撤销潭头乡建立潭头镇。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