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宋文化”景点之肇庆古城墙,端州区的古城墙,始建于宋政和三年( 1113年),周长280 0多米,残高6.5一10米,宽8.5一18米。
宋城墙始建于宋政和三年( 1113年),周长280 0多米,残高6.5一10米,宽8.5一18米。城墙外皮砌砖,内为夯土。宋代的城墙开四门:东曰宋崇、西曰镇南、南曰端溪、北曰朝天。城门之上各有城门楼1座,四门之外有瓮城,城墙四角各有角楼1座,城外还有护城河。明清两代历经近20次修聋。
民国十三年至十五年(1924-1926年),城墙上的城门楼、角楼、雉堞、瓮城被全部拆毁,用以填塞城门和护城河以利交通,使城墙遭到极大的破坏但主体城墙至今仍较完好,为广东省所仅见。1987年至于1996年间,肇庆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名城的标志性建筑,发展旅游事业,曾多次拨专款抢修北段城墙,本着“整旧如旧”、“恢复原貌”的修缮原则,恢复了“朝天门”、墩台和雉堞,并重建了披云楼,使肇庆古城墙得以重现,肇庆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得以再度辉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