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古城不大,但装裱字画业很昌盛,直到解放初期在法院前街桥子头一带还在维持营业的有“苑雅斋”、“绮云阁”等。
著名裱画师有黎德南、钟誉成、王树等,一直坚守到其逝世才停业。惠州裱字画沿袭古风,称之为“宣和苏裱字画”,是传统裱法,是否归结到“宣和画论”、“宣和画谱”这一系列,这里不作考证,其最大的特点是使用石花菜作粘合剂,以适合岭南气候的变化,不虫蛀。其传统规格是“中堂”(画心为4尺宣者称为4尺小中堂,5尺以上称5尺大中堂),有四尺“四屏”、五尺“四屏”、“条幅”、“横披”、“斗方”、“册页”、“手卷”等等。老一代的钟誉成、黎德南先生不但裱工精到,并能写能画。一些残破字画经他们手,则复原无瑕,起死回生,故称之为苏裱。
据老一代人说,民国初年省城的一些要员得来的字画都托专人送来惠州装裱,以示珍爱。所以曾流传一个笑话:惠城温某乃风雅之士,他常炫耀自己说:“连国民党主席林森来到惠州都要为我担伞……。”原来温某带着林森去取回裱好的字画抱着回来,而林森怕自己心爱的字画被烈日晒坏,便把伞档着温某行走。这也是当年裱画行业中流传之逸事。
到了改革开放初期,文化局有关人士鼓励“绮云阁”第四代传人王球先生重操祖业,并把手艺传授给儿子王伟华,而今天的“绮云阁”既承传了传统工艺,又以现代人的审美要求开发出新的工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