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府,明代客家理学中心。一时人才济济,理学发展至顶峰。代表人物有杨传芳、叶时、叶春芳、叶天佑、叶春及、叶萼、杨起元诸人。杨传芳,师事湛甘泉,深得其中奥妙。叶时,曾从南海庞嵩学,崇奉王阳良知之学。叶春芳,受学湛甘泉,"甘泉称其学问纯正"。叶春及,理学崇陈献章。叶萼,曾从薛侃学,为惠州一郡师。杨起元,崇心性之学,其学的显著特点,是将佛学引入理学,使佛儒合一。
惠州客家地区理学,与整个广东地区理学同步发展。"明兴,白沙氏起,以濂名之学为宗,于是东粤理学大昌。"换言之,明正统以后,陈献章"白沙之学"的兴起,标志着广东地区理学进入繁荣阶段。其后,出理客家、福老、广府民系的理学大师各据一方各领风骚和互相渗透互相辉映的生机勃勃的局面。"当是时,甘泉、阳明二家弟子,各执其师之说,互有异同,自弼唐为之会通,面浙、广二宗,皆于弼唐悦面诚服,于时乡士大夫翕然和之。若何古林则讲学诃林,薛中离则于金山,黄泰泉于白云,钟叔辉于宝潭,杨肖斋(传芳)、叶允中(时)于归善,叶同斋(春及)于罗浮,王青梦于粤秀。而其在广州者,遇朔望必偕至关天,就正于弼唐。"就是说,这一时期惠州地区的理学,杨传芳、叶时、叶春及诸人独树一帜。
需要强调指出的是,客家人因深受儒家思想熏陶,故具有极为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名节思想。这以明清嬗变之际和汀州和赣南的气节派文人最具代表性。他们大多具有反清复明、"义不帝秦"的思想和行为。其佼佼者有李世熊、刘访、魏际瑞、魏禧、魏礼诸人.为人则"不食周粟"、退隐山林,为文则愤世嫉俗、慷慨激越、烟彪可元。他们的道德文章,光辉千古。在客家文化发展史上,占有特殊重要的地位。
清代,惠州文化也日益发达。惠州府与广州府相邻,并濒临大海。随着客家火势力不断由山区向平原向海外伸展,故当地日居重要地位。宁化伊秉缓在惠州知府任上,曾创建丰湖书院,并度聘请嘉应宋湘主讲丰湖书院。一时,丰湖书院成了培育客家人才的重要摇篮。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