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大师,散文家

家乡区县: 汕头市濠江区

秦牧,原名林阿书,又名林派光、林觉夫、林顽石,(1919.8——1992.10),男,祖籍广东澄海东里樟林。我国著名文学大师,散文家,作品集有《秦牧散文选》,散文集《花城》《潮汐和船》,中篇小说《黄金海岸》,文艺理论集《艺海拾贝》,童话《巨手》等。
1919年8月19日生于香港。3岁时随父母迁居新加坡生活了10年。后因家境破败,回到故乡澄海。在乡间读完小学后,升入汕头市立一中,两年后转到香港就读高中。在汕头和香港读书期间,开始大量阅读社会科学书籍和文学作品,接受进步思想。抗日战争时期,他在香港华侨中学念高中三年级,遂中止学业。1938年春到广州参加抗日救亡宣传活动,辗转于粤桂两省,开始在广州报刊上发表作品。《秦牧杂文》,这是他的第一本集子。1941年曾在桂林的中山中学教书,并从事写作,开始涉足文坛。历任《中华论坛》、《再生》、《中国工人》诸杂志编辑。离开香港赴内地参加抗日宣传工作,辗转在广州、桂林、重庆等地,担任演员、战地工作队员,教师、编辑等。1938年开始1941年参加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944年加入中国民主同盟。1945年担任过民盟中央机关刊物《再生》的编委。1946年至1948年,在香港从事写作。1949年8月,参加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区纵队。
建国后,秦牧历任广东省文教厅科长,中华书局广州编辑主任,《羊城晚报》副总编辑,《作品》主编,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广东省文联副主席,中国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中国文联第四届委员,中国作协第三、四届理事。是中共十二大代表。196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粉碎四人帮后,创作了大量作品。几年来,仅结集而成的散文集就有10多部。自选集《长河浪花集》是其散文的代表作。还出版了《艺海拾贝》的姐妹篇《语休采英》。1977年10月,秦牧被借调到北京国家出版局,参加新版《鲁迅全集》注释审订工作,是定稿负责人之一。这一时期秦牧任中国作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广东省文联副主席和执行主席、作协广东分会副主席、《作品》杂志主编,兼任暨南大学中文系主任,并被选为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当代文学学会顾问。1992年逝世,享年73岁。
秦牧散文表达方式没有固定格式,潇洒自然,语言流畅讲究,文笔游走灵活,联想奇妙,思路开阔,感情自然流露。秦牧散文特点之一,是言近旨远,哲理性强。赞颂新中国、新生活,鞭笞丑恶现象是贯穿他散文作品的一条主线,在阐述观点,讲明道理时,绝不枯燥。秦牧有别于同时代其他作家的特色是,他的散文题材广泛、知识丰富、谈古论今、旁征博引,显示出深厚的生活和知识根底,《土地》便是其中极有代表性的作品。作者从历史和日常生活中的见闻侃侃谈起,以土地为对象,时而展现新时代的风貌,时而追叙惨痛的历史,时而歌颂新社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时而写到古代的封疆大典,时而又将笔触延伸到殖民者的暴行,从古到今,从草木禽兽到人情世态、到故事传说、到现代科技,都囊括在一篇散文之中,向读者提供了一部信息量极大的历史教材。
对于家乡的文化事业,秦牧是非常支持的。无论家乡需要写什么文章,或者是一些序言,他多乐意应命。1985年,澄海中学要他为澄中校歌作词,当时正是他要带领中国作家代表团访美前夕。他不顾行色匆匆,一口答应起来,速夜写就。他为樟林古港写的碑记,高度赞颂祖辈们的勤劳勇敢,漂洋过海,艰苦创业的历史,现在这篇碑文,已闪光地刻在碑上。至今澄海中学的文化社团仍以他的名字命名—秦牧文学社。
作为散文大师的秦牧,对待他的爱情同样如他对待他的文学一样,50年共同生活的岁月里,他们从来都是互敬互爱。紫风对一件事情印象特别深刻:20个世纪40年代末他们在香港期间,秦牧靠稿费过日子,紫风则任教于一间中学。他每天早晨起来写作或阅读,紫风曾怨他起得太早妨碍了她的睡眠。他当时不答,但以后仍然早起。某天,紫风一看,发现他脚上竟穿上了下雨天的胶鞋,轻轻走动,以免打扰了自己。紫风说,“我感动极了,当时住在一间朝西的斗室,夏天炙人的阳光充满大半个房间,他常常是满头大汗工作,真让人心疼。”虽然没有儿孙绕膝,但他俩对此都不在意,秦牧曾说过:“有些年轻人听说我们无子女,千里之外写信来,提出愿做我们的儿女,我们都谢绝了。我没有世俗的子嗣观念,树上结的果子是这一类树的后代,而不只是这一棵树的后代。”紫风说:“爱情和岁月是正比例,日月愈长,爱情愈深。因为我们志同道合,情同手足,越是遭受挫折,就越是要恩爱相助。”而秦牧也曾经应答:“夫妻一道,既能走过芬芳的早晨,又能走过泥泞的黄昏。”
在《秦牧全集》收录的诗歌中,赠给紫风的几首旧体诗全是秦牧先生在中老年时、历经“文革”艰险后写给爱妻的情诗。“互怜白发秋光里,同励丹心晚步间。老去诚知终化蝶,情丝好吐在生前。”“缱绻半生同险夷,情深翻少作情诗。今宵同步桂江月,犹似当年初见时。”———这样的诗句,伴随紫风度过秦牧走后孤独但仍然充实的岁月。
秦牧对待他所热爱的文学和心爱的妻子表现出的是他的深邃,经的起时间的磨砺,同时他却也是一个童心永葆的人, 秦牧的所写的儿童文学,包罗万象,囊括古今中外,从宇宙之大到苍蝇之微……像浩渺无边的知识海洋,一个闪烁着奇光异彩题材的幻想世界:那里有自然的动物园、碧绿的森林宫殿、绚丽多彩的艺术展览会、琳琅满目的历史博物馆——到处洋溢着烂漫的童趣而又蕴藏着高深的哲理,充满艺术的魅力和智慧的光芒。能够进入这片天地中的小朋友会觉得自己是幸运的。你也许会高兴得心痒心跳,觉得不时有一只奇妙的手搔着你“精神的胳膊窝”,使你不由得发出一串串快乐的笑声来。自然,也有一些故事和童话,如《狼孩》、《络驼骨》、《松鼠》等篇,会使你感到怅惘和悲哀。作者写到这里的时候,“也沉重得低到下头来”。但是,他又恳切地告诉小朋友们:“不论是对物质食物还是精神食物,不能尽拣甜的吃,有时也得吃些酸的、咸的、苦的、辣的才好。……人间的事情,也是很复杂的。一个人从小到大,要经历过许多风浪,道路并非总是十分平坦。……这些令人怅惘和悲哀的故事,里面都藏着一个问号:‘为什么会产生这些悲剧呢?应该怎样才能消灭这一类悲剧呢?如果小朋友们读这些故事的时候,能够提出这样的疑问和寻求相应的答案,我就十分高兴了。”在紫风的眼中,秦牧决不是一个眉头紧锁的思想者,他的童心爱心从不因年龄增长而减退。“他一个男子汉,不抽烟不喝酒,但却像个孩子般的喜欢吃零食,口袋里总装着一些,成为邻家孩子关注的目标。他笔下有那么多儿童作品,小主人公经常也是‘零食王’!”“抗战时期,我们在桂林时,有一次,他执意自己掏钱给小乞丐买烧鹅吃。在遵义的时候,一个壮丁被捆住手脚在寒冬腊月的古庙外冻得瑟瑟发抖,秦牧竟然猛地把自己身上的衣服脱下来送给他穿。”

 

易life(2014-12-12)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