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茂名(290年—371年),晋永嘉(307—313)末处士,今高州人,世居根子浮山下,即今高州之潘村,治《易》明《诗》。一日入山,遇老人对弈,旁睨良久。老者曰:“孺子颇解此耶”?对曰:“入由蛇窦,出似雁行”。老者异之,劝令学道,授以长生夜视之术。从此,潘茂名便在这里“朝汲泉于此山,暮洗术于鉴水,采丹田之芝,煮白石之髓,嚼瑶笋之芽,餐碧奈之蕊,勤洗伐而脱尘凡,取精华而去渣滓”,终于炼成大还丹和小还丹,用此神效丹药,在粤西一带特别是高雷地方救治百姓,扑灭了瘟疫。高州有多处庙宇供奉潘仙,茂名的地名也因之而来。
西晋末,在今高州一带有位道士潘茂名,他学易明诗,治病救人,后得道成仙,于西山(今观山)驾石船飞升仙游而去。后来,人们为了纪念他,把他活动过的地方叫茂名。历史上的潘州、茂名县,今天茂名市名的由来,无不与之陈陈相因。
(1465),任高州知府的孔镛还撰了《潘仙坡记》,立于“高凉郡东”,说“潘茂名学仙炼丹于此,尚存石船丹灶,今蔽于榛秽中,故名其坡曰:“潘仙坡”。明知县胥学韶曾于此建“仙迹亭”。明崇祯十年(1637),知府姚继舜更辟坡扩亭。亭首有丹灶遗迹,土微突起而坚硬,有二穴,穴口大如盆。据传,穴洞若被坭土杂物填塞,次日晨则完全消失,依然空洞如故。后废,换以砖石砌成八角形的丹灶,高约九尺,宽约六尺。丹灶旁有一大石块,以砖砌基础承了起来。那便是石船的遗迹。今高州城东门冼太庙左侧仍有潘仙祠。丹灶已毁。
明代万历年间,高州知府张邦伊有诗咏潘茂名在潘坡炼丹的《潘坡丹灶》:
地有东郊胜,溪山信可夸。
偶来因问俗,何意觅仙家。
洞倚千寻古,炉蒸五尺霞。
至今流水上,时或见桃花。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