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渚园内赏楹联
国庆黄金周期间,惠州西湖风景区内一个沿袭沿袭岭南传统风格的仿古建筑丰渚园正式对游市民和游客开放。丰渚园内共有6大观景区和29个单体建筑,市民可以在观鸟知鱼、品荷赏石中领略生态文化;在文人墨客的诗赋才情、孝悌之义中汲取人文素养;以琴韵茶香为友,以诗书画论为伴,陶冶艺术修养,成为一个文化休闲的好去处。
楹联,是中国的国粹,中国文化中的的奇葩。古往今来,有山水园林、亭台楼阁的地方就有楹联,名胜古迹中的楹联为胜迹添彩,为山河增辉。如东莞可园的大门联“可羡人间福地;园夸天上仙宫”百多年来一直脍炙人口;番禺余荫山房的大门联“余地三弓红雨足,荫天一角绿云深”被文人墨客广为传诵。番禺新建的宝墨园以景区内楹联数量多质量高而被评价为“联语之美书法之精无愧‘宝墨’之誉”。 而丰渚园建园伊始就邀请惠州知名的诗人、作家创作楹联和书法家书写楹联,使游人感受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欣赏美景的同时陶冶性情,此举实属难能可贵。
游人还未迈进丰渚园的大门,首先看到的是惠州八旬诗人撰联、原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书写的楹联:“门倚东江遥接罗浮紫气;园依荷淀近连玉塔彤云。”寥寥二十字,把丰渚园的地理位置和惠州的主要名胜古迹概括其中,上联写罗浮山,下联叙泗洲塔,一远一近,一倚一依,写出了物华天宝聚惠州、紫气彤云映丰渚的特色。
丰渚原是惠州西湖平湖西北一小屿,渚上有亭,民国时期改为江孝子亭。1962年在其原址重建砖木结构仿古亭,亭周筑池,广植荷花,与亭相映,故又称“荷花亭”。 新建的丰渚园重建了荷花亭,同时保留了江孝子亭的匾额,并在孤桐馆区建有文昌门和文昌阁,阁内将设江逢辰及其母亲的雕像。荷花亭与文昌阁的4副楹联,例如文昌阁联“孝悌为心前贤垂典范;忠诚立世后辈仰高风”。荷花亭联“清风独爱青莲,日日徘徊不去;甘露犹思孝子,宵宵淅沥重来”。 均以纪念惠州名人江逢辰为主线,彰显惠州西湖人文景观和深厚的文化内涵。
丰渚园内以赏荷花观奇石珍藏文房四宝等为主,文化韵味较一般名胜古迹要浓郁得多,因而许多景点名字如“阅菡精舍”、“珍砚斋”、“叩香门”、“琴韻斋”等仅听其名就有美的感受,这些景点的楹联更是生动活泼,高度概括,美不胜收。如“阅菡精舍”是观赏菡萏(荷花之别称)的地方,其联“丰渚雨添杨柳色;平湖风送藕花香”告诉游人,此地是春赏杨柳,夏品荷花的好去处。“叩香门”是盆景花卉观赏处,其联“蓓蕾无蕊休着色;虬枝有叶亦生香”,上联写名花,下联讲盆景,观楹联便可知“叩香门”之功能。“珍砚斋”是收藏文房四宝的书斋,其联“端砚狼毫,半朴半珍皆瑰宝;枫林湘竹,宜诗宜画尽风流”,概括了文房四宝的精华。“琴韻斋”联“乐邀琴韻斋前月;闲品罗浮山上茶”也把琴馆茶室的特色描绘得恰到好处。
楹联,短小精悍,言简意深,要写好确实不易。据悉此次参加创作丰渚园楹联的诗人、作家们以精益求精的精神,认真推敲,几易其稿,有些还集体讨论,广泛听取不同意见反复修改,使作品不仅雅俗共赏,而且力争成为能脍炙人口的精品。如“珍砚斋”联“园有奇香秋菊冬梅春芍药;斋藏瑰宝唐诗晋帖宋词章”,原来“冬梅春芍药”为“冬松春茉莉”, 有人认为“冬松”并无“奇香”,“茉莉”应是夏天盛开,后来反复推敲才改为现在之句。又如“凌波画舫”联原为“荷花飞绿水;竹影逐轻舟”,后来在博客上发表广泛征求意见,最后改为“喜看荷花飞绿水;笑迎竹影上轻舟”。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