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厅编辑纪念馆展厅以管仲的生平脉络为主线,精选史书典籍所载成典,园区浓缩齐文化人文自然景观,宏观展示中华第一名相功绩彰显极富传奇色彩的人生风韵,全面揭秘独具地域色彩的古齐文化务实开放、礼法并用的底蕴与魅力。管仲纪念馆景观
第一厅为序厅,曰“管鲍之交”。序厅采用了仿汉、江南砖石庭院的风格,间有淡黄色古朴典雅仿汉石材以及砖雕壁画。该厅以管仲故里——江南安徽颖上水乡为底调,截取了管仲从政前的6个生活片段:颖水育英、管鲍从军、经商让金、落魄养马、侍主流亡,记录了其与鲍叔牙的患难友谊和鸿鹄之志。出第一厅穿过廊桥向南,遂至第二厅,该厅曰“桓公拜相”。仿汉宫廷,展壁采用仿汉斗拱构件,深核桃色与白色相衬。箭射小白、干氵时败绩、问罪于鲁、鲍叔荐相、堂阜释囚、迎之于郊、祖庙对策、桓公拜相等八个生活场景,栩栩如生地展演了管仲由囚徒到宰相,跌宕起伏的人生悲喜剧。出第二厅,有“三浴渊”、“祓礼亭”与展厅内容水乳交融,相谐相依。
出祓礼亭,过三孔桥,沿中轴线向上右拐,始进第二进院落。建筑呈“u”型,与管仲祠互应,院内一条景观河蜿蜒迤逦,顺势而作。上连西南角浴池,下通东北角人工湖,上游源头叠水飞瀑,两岸缀点垂柳枫杨。北侧两大扇形花坛,南侧两小扇形花坛,院中苍天古树、幽幽花草、矮小灌木、家常树木,错落有致、简约明快。管鲍之交
“u”型室内,依次为第三、四、五展厅。第三厅曰“管仲治齐”,厅内有两道过门,运用齐国田园外景等手法,形象深刻地向游人铺排了管仲辅佐齐桓公改革内政、励志图强的波澜壮阔的政治鼎盛期,展示了博大精深的管子思想与智慧:礼法并用、举贤尚功、四民分业、寄军于政的真知灼见和政治思想体系,飘溢着古齐文化的醇酽和幽秘,对后世产生了重大的影响。第四厅“首霸春秋”共分为两部分。一是展示桓管推行经济改革、富国强兵之举措;二是描绘管仲以尊王攘夷为旗帜,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终成霸业的丰功伟绩。厅内全景天幕与景箱刻画了“均田分力、相地衰征”的场景;模型沙盘再现了古齐国都城一派繁荣景象,分业而居,盐铁专营。煮盐、冶铁作坊林立,百姓衣食殷富,经济繁荣,盛极一时,堪称“东方威尼斯”。通过锈迹斑斑、微泛绿色、造型精巧、浑厚有力的齐刀形币及铸币范具,可以想象出古齐国商业的兴盛、市场的繁荣;通过商栈棋布、商贾归齐的场景,可以想象出管仲减免关税、优遇工商的政策产生的巨大效应。
管仲运用其诚信仁义、尊王攘夷的高超外交智慧,促成柯地会盟、鄄之会盟,辅佐桓公伐狄救燕、伐狄救邢、伐狄存卫、伐夷迁杞,实现了召陵之盟和葵丘会盟。公元前651年的葵丘会盟,标志着桓、管春秋霸业的鼎盛,标志着齐国政治经济军事的强盛。
四、五展厅连接处是一个二层角楼,由此登高可远眺古齐大地。第五厅“光照千古”,厅中间石质回廊,右侧为桓管病榻前论相的铸塑像景观,上方的仿古竹简记载着论相的内容。左侧为陈列间,展出了各种版本的《管子》和研究文献资料及其有关中国宰相制度的文献资料。
4管仲祠编辑
管仲祠是馆内的主体建筑,正殿北对着中轴线,两侧花坛,三个石桥优雅自然地点缀排列其间。到主殿的台阶分三段45步,象征着管仲从政三个阶段。过管仲祠,上走40步台阶,象征管仲宦海风雨四十载。视野开阔处,那修葺一新、林木繁盛的冢墓,便是中华第一名相——管仲之墓。墓高约14米,东西长约34米,南北长约14米。台阶上置牌坊、石灯笼,墓前立管仲像,外侧门前有两座威猛的镇兽,四周青松翠柏穆立,灌木丛生。 管仲祠外四个角亭,由回廊相接,造型呈“h”状。管仲祠为五开间、四阿重檐结构。祠内,汉白玉质管仲塑像威严肃穆,眉宇间、神色里、举止中尽洒名相气度。左右配有六重臣汉白玉塑像,分别是鲍叔牙、隰朋、宁戚、王子城父、宾胥无、东郭牙。背景为淡蓝色玻璃彩雕,鹤舞祥云屏风和天幕。厅的四角,饰有汉白玉刻字描金名人槛联。
祠堂对联如下:
上联:德高留古千芳。
下联:爱民万年永传。
横批:德爱永存。
5管仲墓编辑
管仲墓位于今齐陵镇北山庄西约400米处的牛山脚下。墓高约14米,东西34米,南北14米。1981年,当地政府修围墙加以保护,并立石碑两方。一刻管仲像,一刻”齐相管夷吾之墓“,并阴镌其简历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