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年
如今的我,远在江南,而家则远在千里之外,也只有在心灵拉近自己与家的距离,而在那个时候,家与学校的距离也只不过是短短的十分钟,无论春夏秋冬,只要踏过黛青色的石板,走过灰白色的水泥马路,在路过一片青草的,就可以到达我的初中——北环。
和所有人一样,我的初中三年是懵懂的、葱茏的、紧张的、充实的……我的青春岁月中有将近一半留在了这个不大却又十分美丽的校园里。至今我还记得那蓝白色的教学楼(当时),那有些破旧的单车棚,那贴着班级红旗的一楼大厅,那万籁无声的三楼校长办公室,那暗红的操场,还有操场边那一排可以遮阳的大树。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个我看得到和看不到、记得和不记得的地方,都迎来过一群叽叽喳喳孩子,又送走了一批懵懵懂懂的少年,记录着每一届北环人的豆蔻年华。
尽管今天的北环已经变了很多,甚至连整个教学楼都翻新了一遍,但也许当我们走过某个地方时,会把手轻轻拂过那个角落,拨动我们记忆深处的琴弦,之后作为学长学姐的我们,也许会像一个老头子一样,感慨当年的天真与浪漫吧。
从12岁到15岁,我就是在这样一个地方长大,三年弹指一挥,如过隙白驹,尽管短暂,却在记忆中留下了鲜活多彩的痕迹。流年似水,总是在不经意间从指尖流走,但是那些努力与奋斗,那些可爱的人与美丽的事,却如同刹那芳华,在最绚丽的时光中绽放出了最绚丽的光芒,永远的保留在了我们的记忆中。
我的这三年时光几乎全部是在另外三个人的陪伴下度过的,所谓形影不离大概就是这个意思了,记得每天放学时,尽管我和她们回家的方向不一致,却依然绕路和她们走在一起,走到了学校附近的小店,便停下来,买买东西,聊聊天,继续难舍难分,直到天色已晚,才不得不各回各家。就是这样,我们既是同学,又是死党,既是好友,又是闺蜜,我们一起玩了三年,一起疯了三年,一起笑了三年,也一起哭了三年。她们三个在我的青春岁月中留下了最浓重的色彩。
每一个男孩或者女孩都在这段时间里懵懂过,幼稚过。各种各样的青春小事总是发生在学校里的各个角落,比如哪个女孩暗恋哪个男孩啦,哪个男生在上课传纸条被老师发现啦,哪个同学没交作业被老师叫到办公室啦,哪个捣蛋鬼把同学的东西弄坏啦……形形色色的人和形形色色的事每天都在出现。
印象中我们班是一个颇闹的班级,每一个人都很有个性,平时唧唧喳喳的吵个不停,尤其是在自习课的时候,聊天的、看小说的、拌嘴的、抄作业的、和班长对着干的,应有尽有,不应有的也有。但是,就是这样一个杂乱的班级,只要要和其他班竞争,就会变成一个团结的大集体:卫生评比时、运动会写鼓励语时、期末考试时、阳光伙伴时……所谓的青春应该就是这样吧。
可以说,班级里的50多个同学,就像黏在一起的50多个泡泡聚成的泡泡团,可以在阳光下折射出绚烂的色彩,但是随着泡泡团越飞越高,随着我们各奔东西,泡泡四散开来,随风炸裂,也意味着逝去的青春,一去不返。
但是,美好的记忆如美酒,随着时间沉淀,会越来越香醇,或许很多年后,我们再回忆起这段笑着流泪和哭着微笑的日子,会静静地说一句:”流年似水,却别样芳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